2024年上海市秋播作物生产技术意见

产生日期:2024-10-25      来源: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当前,上海市单季晚稻即将收获,切实抓好今年“三秋”工作,对确保完成明年全年农业生产总体目标意义重大。各区(单位)应紧紧围绕市农业农村委对“三秋”工作的总体部署,种足种好秋冬作物,为明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现就2024年秋播提出以下技术意见:

  一、推进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优化现代耕作制度

  按照市农业农村委对今年“三秋”工作总体部署,积极推进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优化现代耕作制度,调优种植布局,及早谋划秋播种植规划,根据生产实际合理选择秋冬种作物,利用冬闲田发展稻肥、稻油、稻菜、稻菇等高品质、高效益轮作模式,连片布局、科学种植,形成优良耕作制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二、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和离田利用率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还田时须把握以下关键技术:一是充分粉碎或切断秸秆,均匀抛撒;二是深耕翻埋,耕翻深度达到15 cm以上;三是适时、适墒耕翻。要求在水稻收获后,结合土壤墒情及时耕翻,避免“迟”耕、“烂”耕,一般要求耕翻时间最迟不宜超过12月中旬,有条件的区域提倡采用犁翻还田,提高还田质量。积极推进水稻秸秆离田利用,通过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等途径实现秸秆离田利用,提高秸秆离田利用率。

  三、狠抓沟系配套,落实田间管理

  二麦、绿肥、油菜、稻茬青菜等秋播作物对土壤水分敏感,耐湿性差,各生育阶段淹水均对产量影响较大。上海地区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秋、春两季连阴雨多发,各区应以狠抓沟系配套为重点,落实各项田间管理措施,增强作物抗灾能力,为丰收奠定基础。

  在播种结束后(水稻收割后),抓住晴好天气,结合覆土及时开沟。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先抢开“十字沟”,待土壤墒情适宜时配套沟系。要求畦沟深30 cm以上,当家沟深40 cm以上,外围沟深60 cm以上。冬、春季加强沟系清理,做到“一块田,两头出水,三沟通畅,四面腾空”,要求雨停畦干,沟中无明水。

  四、广泛开展培训,加强技术指导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以多种形式举办技术培训,加强技术宣传,突出主推技术,强化技术集成和配套应用,确保秋播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提高秋播技术的普及到位率,引导农户科学种田。

  五、做好应急预案,增强应变能力

  近年来气候多变,播种期间可能出现连阴雨天气、冬季易遇极端低温导致冻害发生、春季易遇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各级推广部门应根据苗情和天气情况,及早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增强应变能力,进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二〇二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附件:

  1、二麦栽培技术

  2、绿肥栽培技术

  3、直播油菜栽培技术

  4、早熟稻茬秋冬青菜轮作栽培技术

  附件1:

  二麦栽培技术

  1、优选播种方式,提高播种质量

  二麦生产“七分靠种、三分靠管”,秋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增产,因此,在提高秋播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壮苗、足苗安全越冬。由于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多样,还田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二麦苗情差异较大,田块间不平衡性突出。各区(单位)应根据当地的田块、播期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有条件地区优选机械条播,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提升二麦全程机械化生产率。

  2、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适时播种是争早发,促二麦壮苗越冬的前提。早播能充分利用冬前有效温光资源,有利于二麦低位分蘖的发生和根系的生长,建成合理群体。结合秋播期间的天气条件,强调适期播种,重视播种质量,减少“两头苗”比例。

  适宜播期:小麦10月25日~11月15日,最迟不超过11月20日,齐苗期11月底;大麦11月1日~11月15日前,齐苗期11月20~25日左右。在茬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力争适期早播,提高田间出苗率,确保早发分蘖,冬壮春发。

  3、适量播种,优化群体

  在保证播种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基本苗,建立合理群体,提高茎蘖成穗率。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小麦播种量10~12.5 kg/亩,基本苗15~18万/亩;大麦播种量12.5~15 kg/亩,基本苗18~20万/亩。迟播田块可根据种子质量、播期、天气情况调整,做到分时间段定量播种,迟播增量;对于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为防止缺苗应适当提高播种量。

  4、合理施肥,提高产量

  在适期播种、控制合理基本苗数的前提下,用氮量16 kg/亩左右,N:P:K配比为1:0.4~0.6:0.4~0.6,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以6:4或6.5:3.5为宜。氮肥运筹把握“两头重,中间控”的原则,即重视基肥、穗肥的施用,控制中期用肥。基肥以复合肥为主;分蘖肥一般施用氮素肥料,促苗体健壮生长,基面肥足的田块减少施用量;苗体瘦弱,基面肥施用不足的田块,适当多施、重施。中期以控为主,防止无效分蘖生长和后期倒伏;对生长不平衡或越冬期长势弱,分蘖不足的田块,可适当追施肥料(约占总肥量10%左右),促平衡生长和苗情转化。拔节孕穗肥一般分2次施用,第1次于麦子基部第1节间定长,第2节间开始伸长,群体叶色褪淡时施用(复合肥为主),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小花分化;7~10天后施用第2次肥料(尿素为主),减少小花退化,增粒增重。

  5、镇压化控,提高麦苗素质

  播种方式选用机条播、浅耕、压板的田块,应因地制宜,开展播后镇压,提高二麦的出苗率和麦苗素质,也可在5~7叶期镇压防止麦苗窜长,减轻冻害发生。秸秆全量还田和采用套播麦田,播种前应采用多效唑浸(拌)种,可有效防止产生瘦弱苗和“高脚苗”,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对于播种偏早或生长过旺的田块,麦子3~5叶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70 g/亩,对水50 kg喷施,控制顶端生长,延缓生育进程,防止冻害发生。通过镇压、化控,提高麦子抗逆能力,培育壮苗越冬。

  附件2:

  绿肥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 确保种子质量

  根据不同绿肥作物生长规律和品种特点,要以适时播种为前提,力求早播,提高播种质量。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沟系配套相对较迟的田块,建议选择种植蚕豆绿肥;有种植经验和种植习惯的地区种植紫云英,也可与油菜混播或种植油菜绿肥。

  蚕豆绿肥选择适宜上海地区种植的“启豆2号”、“启豆5号”、“通鲜2号”以及本地青皮蚕豆;紫云英绿肥以“弋江籽”、“南紫1号”、“大桥种”为主;油菜绿肥选用耐迟播、耐渍、抗病、耐密抗倒性强的品种;播种前做好种子精选,清除病粒和空秕粒,保证种子质量,做好发芽率、发芽势的测定,确保出苗和成苗率。

  紫云英绿肥按种子量加1~2倍细沙进行擦种处理,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条件的拌根瘤菌播种。对于播种偏迟的田块,可采用磷酸二氢钾或清水浸种12~24小时,促使种子早出苗、快齐苗。紫云英(蚕豆)和油菜混播比例为实物种子量低于10:1为宜。

  2、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根据秋播绿肥的种类、品种特点,适宜播期内早播,充分利用冬前有效温光资源,促苗生长,保证绿肥壮苗越冬。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蚕豆绿肥,免耕套(撒)播播种10月25日前(与水稻共生期不超过5天);浅耕播种11月5日前,最迟不宜超过11月10日;穴播11月10日前。

  紫云英绿肥,套播种植,适宜播期在10月上旬,最迟不超过10月15日,与水稻共生期一般不超25天;浅耕直播,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

  油菜绿肥,适宜播种期10月25日前,最迟不宜超过11月5日。

  适量播种,优化群体:根据品种特点和种子发芽率情况、播种早晚以及田间情况确定播量。蚕豆绿肥,10~12.5 kg/亩;紫云英绿肥,2.5~4 kg/亩;油菜绿肥0.3~0.5 kg/亩。早播、穴播和浅耕播种适当减少,迟播、套播、无人机飞播及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适当增加。

  3、合理施肥,提高生物学产量

  磷肥对豆科绿肥增产效果显著,可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共生根瘤菌的繁殖,增强固氮能力;钾肥可促使豆科绿肥早发分枝,多结根瘤,提高抗逆性;氮磷的交互作用可以促进作物对钾的吸收,并达到“以磷增氮”的目的。开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豆科绿肥生长迅速,氮素需求量迅速增加,应及时施用氮肥,促进生长,提高生物学产量。

  绿肥作物强调“以小肥养大肥”,一般情况下,基肥要求施复合肥15~20 kg/亩或过磷酸钙25 kg/亩左右;开春后,及时追施尿素5~7.5 kg/亩。

  4、适期翻压,提高翻压质量

  翻压期。根据不同绿肥作物的腐解速度,以及后茬作物的种植时间和需肥时期确定翻压期。适期翻压可保证绿肥翻压后能充分腐解。翻压适期:蚕豆绿肥在盛花至结荚初期,紫云英绿肥4月下旬盛花后5天左右,油菜为盛花期~终花期。一般蚕豆绿肥翻压后腐解需25~30天,紫云英绿肥15~20天,油菜30天左右。

  翻压量。绿肥在腐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硫化氢,翻压数量过多,易造成后茬作物根系中毒,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因此,绿肥翻压必须控制数量,一般1000~1500 kg/亩。

  翻压质量。翻压时做到严埋、压实,使绿肥与土壤密合无孔隙。后茬种植水稻的田块,绿肥翻压应结合耕翻进行,做到深耕、深埋。耕翻后,尽快早耙地、镇压、晒垡、灌水,施用氮肥,加快绿肥的腐解。

  附件3:

  直播油菜栽培技术

  1、适时、适量播种,做好化学调控

  直播油菜播期相对较迟,苗期积温少,幼苗冬前生长量小,个体素质较差,应适期抢早播种,充分利用冬前光热资源培育壮苗越冬。在现有水稻茬口条件下,适宜播种期为10月25日前,最迟不超过11月5日。适宜播种量0.3 kg/亩左右。秸秆全量还田块,播种量增加至0.35~0.4 kg/亩;迟播田块,用种量0.5 kg/亩左右。早播生长旺盛的田块,建议在12月中旬,绿叶4叶时,采用多效唑控苗。

  2、合理密植,适时间苗、定苗

  直播油菜播种量大,出苗多,应及时间苗、定苗,一般在齐苗后和2叶期进行间苗,4叶期后定苗。间、定苗掌握“删密留稀、去病留健、弃小留大”的原则,大田密度2.5~3万株/亩。

  3、科学施肥,提高单产

  杂交双低油菜株型高大、春发势强,肥料运筹上应掌握“施足基肥,追施苗肥,早施薹肥”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施肥,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调节株型,保证油菜冬春双发,稳健生长,增枝增角增粒。

  稻后直播油菜播种时,推荐采用氮磷钾配比25-7-8的油菜专用缓释肥,或氮磷钾配比20-10-18的硫酸钾复合肥45 kg/亩,混合1公斤硼砂作基肥,并于冬春季视苗情趁墒追肥。

  追施苗肥。3叶期及时追施尿素5~7.5 kg/亩,促进幼苗期生长,采用油菜专用缓释肥的油菜可以不追或少追。对基本苗偏少、基肥施用不足、苗势明显偏弱的田块,在3~5叶期应及时追施苗肥。

  薹肥提前至蕾期施用,施尿素10 kg/亩左右,防止双低油菜春发势过猛,导致营养生长失衡,出现后期旺长。

  4、做好病虫害防治和化学除草

  根据植保部门意见,在温度适宜时及时做好化学除草及苗期、花期病虫害防治,在油菜生长期做好田间沟系清理工作,防渍防涝,减轻菌核病的发生。

  5、适时收获

  机械收割90%角果呈现枇杷黄时收获。此时,不但子粒饱满,种皮色泽好,粒重和含油率较高,而且易于脱粒。同时,还要注意单打单收颗粒归仓。

  附件4:

  早熟稻茬秋冬青菜轮作栽培技术

  青菜是上海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品种,深受市民喜爱,为了保障本市冬季青菜供应,增加农户收入,可利用水稻早熟茬种植青菜,配套栽培技术如下:

  1、品种选择

  早熟水稻茬青菜播种季节为秋冬季,选择适宜品种是青菜高效栽培技术的关键。需要选用耐寒性强、抗病性强,适宜上海地区秋冬季栽培的秋冬菜品种,如精黑矮脚青等耐低温、耐抽薹的青菜品种。

  2、整地做畦

  早熟茬水稻收割时将秸秆切割粉碎,利用久保田954拖拉机配带四铧犁进行深翻,耕深可达40cm以上,深翻后晒田5~7天,亩施20公斤复合肥,然后使用久保田954或黄海金马404D拖拉机配带灭茬机或旋耕开沟机进行旋耕、开沟、整地做畦,畦宽2~2.5 米为宜。开好“一竖三横”当家沟,沟深30厘米,达到雨停田干防渍害。

  3、适时播种

  稻茬青菜播种方式为人工直播,亩用种量 400 克左右。最佳播种期为 9 月中下旬至 10 月上旬,若播种过晚,后期气温较低,植株生长缓慢,易造成植株矮小,较难形成商品菜。

  4、田间管理

  (1)清理沟系。播后应及时清理沟系,如土壤过干,可适当进行沟灌,利于早出苗,多出苗。

  (2)合理追肥。由于稻田土壤不如蔬菜田疏松肥沃,植株生长较慢, 大小差异大。在植株 4~5 张叶片时追肥 1 次,亩施高氮复合肥 10 公斤。生长过程中若出现植株叶片发黄等缺肥现象,可进行追肥,亩施高氮复合肥 7.5 公斤左右;每次青菜采收后,可每亩追肥高氮复合肥5公斤。

  (3)化学除草。水稻田杂草较多,播种后可喷除草通 100 毫升/亩进行除草。出苗后视田间单子叶杂草情况,可喷高效盖草能 75 毫升/亩进行田间除草。

  5、病虫害防治

  病害以霜霉病为主,虫害主要有蚜虫、跳甲、猿叶甲、菜青虫等。霜霉病可选250 克/升醚菌酯悬浮剂 1000 倍液进行防治;跳甲等可选用80 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可分散油悬浮剂进行喷雾,亩用量 60~90 毫升;蚜虫可用 10

  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进行喷雾,亩用量 30~50 克。

  6、采收

  可于12月至2月分 2~3 次采收,亩产量在1500公斤左右。利用早熟水稻茬后的休闲土地种植青菜,在冬淡期间绿叶菜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对保障元旦至春季期间绿叶菜的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可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