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418号提案的答复

产生日期:2020-06-04 10:35      来源: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418号提案提出的“关于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提高本市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情况

我委收到提案后,会同市交通委、市绿化市容局、市水务局、市文化旅游局等部门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提案关于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提高本市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意见,对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具有借鉴作用。近年来,为更好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重点推进以全面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全面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全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的“三园”工程,通过努力,在农村环境整治、发展特色种养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较为显著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提案建议,在工作中进行深入研究并加快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二、我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显成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门印发《上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2018-2020年)》(沪委办发〔2018〕25号),重点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四好农村路”建设等12大类重点任务。经过努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截至2019年,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6个,上海美丽乡村12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7个(一期9个已基本建设完成)。

1. 乡村道路建设有序推进。2019年启动实施122公里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283公里现有公路提档升级项目建设,对89处农村公路实施安全隐患整治和1500多个村开展村内道路普查,同时聚焦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路。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扎实推进。持续推进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建设,借鉴浙江等省经验做法,推行民间河长制。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农民集中居住、消除劣V类水体等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84万户,处理率达84%,其中,2019年全市共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9万户,基本消除了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的问题。

3.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全市农村地区新改建垃圾箱房4470座,新建湿垃圾处置点273个,建成可回收物网点489处,配备分类垃圾桶12万只、垃圾收运车9412辆、保洁员约2万人。目前,全市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100%有效收集、100%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完成。

4.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强化农村动物免疫工作,在每年的春季、秋季,按照全市统一组织、区镇具体负责的原则,集中开展两次免疫,实现免疫全覆盖。同时,加强全市小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工作,采取集中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方式,并在农村设有小动物尸体集中收集点,农村小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效果较好,基本满足乡村发展需要。

(二)特色种养业结构优化

我市划定蔬菜保护区49.07万亩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12万亩,为特色种养业提供发展空间。围绕特色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等,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已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7个。积极打造地标农产品,目前全市通过认定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4个。

1. 特色种植业。本市持续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积极发展绿色高效特色产业,蔬菜、西甜瓜、水果、花卉等产业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蔬菜产业作为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入选全国首批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建设。西甜瓜、水果、花卉等高效经作产业发展较快,经过近几年的引导支持发展,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区域特色进一步凸显,浦东新区的“南汇8424西瓜”“南汇水蜜桃”、嘉定区的“马陆葡萄”、奉贤区的“奉贤黄桃”“庄行蜜梨”等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已成为当地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围绕“美环境、种风景”,积极推进花卉产业发展,目前花卉种植面积2.8万亩,产值约10亿元。

2. 特色养殖业。近年来,我市养殖业在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等方面下功夫,在坚决淘汰养殖业落后与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养殖业能级提升,养殖业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逐渐形成,以上海欣灏、上海祥欣、上海松林等为代表的大型龙头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优化畜禽养殖结构,重点发展了生猪、山羊、蛋鸡、肉鸽、七彩山雉鸡等特色畜禽;提升特色水产养殖业,重点发展中华绒螯蟹、南美白对虾、特种鱼类等特色养殖,促进渔业产业与循环农业、休闲农业融合发展。

(三)郊野公园休闲旅游功能逐步显现

2013年,我市编制了全国第一个郊野公园规划,启动了21个郊野公园选址建设工作,2018年,首批建成的7个郊野公园正式开园,在土地综合整治、锚固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近年来,郊野公园休闲旅游功能逐步显现,市民流量不断增加,已逐渐成为上海市民休闲的新去处,对促进郊区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郊野公园也带动了附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两者融合发展的态势逐步形成。2019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1800万,年营业额接近15亿元,实现就业岗位约2.3万个。

三、进一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举措

(一)持续改善乡村风貌,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继续完成696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全市1577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开展全域村庄清洁行动,推进6万户村庄改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就近就地型湿垃圾处理站和可回收点、场、站建设。依托河长制平台,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持续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和镇村级河道轮疏工作,确保年底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大幅改善乡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水平,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为乡村塑好型,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条件。

(二)做精特色农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乡土特色产业的保护和开发,因地制宜发展美而专、多样性的特色种养。继续创建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推动“一村一品”向新产业新业态延伸。深入发掘乡村特色种养业、特色食品、民间手工艺品、特色文化产品等,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产业。依托超大城市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和新型服务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促进乡村特色产业与休闲、观光、体验、科普、康养等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和培育乡村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资供应、机收机种、统防统治、收烘储加工一体化等农事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农产品新零售服务模式,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和网店特色村。

(三)进一步完善郊野公园建设,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是保障郊野公园运行管理的公共投入,加强园区运行费用核定,将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确保郊野公园的相关管理维护费用落实。二是完善郊野公园交通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明晰外向交通导向标识,加大郊野公园周边停车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媒体特别是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通过官网、微博、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气氛,吸引更多市民到郊野公园休闲观光和体验,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0年6月4日

标签:

分享到:

字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