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0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03号“关于进一步扶持优质大米区域品牌发展,促进农民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您提出的“扩大优质稻米区域品牌宣传;研究产销对接,扩大销售能力;进一步加大扶持‘卖大米’政策力度”等相关建议,对进一步推进上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具有积极意义。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并综合相关意见,现提出如下答复意见:
一、大力推进水稻绿色生产和优质稻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市农委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以大力推进水稻绿色生产和优质稻产业化发展为重点,继续推进水稻品种结构优化,加强优质水稻品种种植技术指导,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不断提升水稻生产的综合效益水平。下一步,一是继续优化品种布局。开展优质稻米品种筛选,通过品鉴评选,形成4-5个上海特色的优质稻米品种。重点扶持产加销一体化的合作社、企业,应用优质品种,突出主导品种,统一品种布局,打造区域特色。二是推广绿色技术。鼓励种植户开展冬季休耕养地,降低耕地复种指数,提升耕地质量;鼓励种植户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推广种养结合生态种植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三是建立生产追溯体系。推进粮食生产可追溯体系建设,并将稻米产销联盟成员相关水稻生产信息纳入本市农业生产信息网,实现稻米生产全程可追溯。四是开展优质品种选育。加强优良食味水稻种质创新,主攻食味和抗性育种,培育出2-3个上海标志性优质稻米。同时,注重加强对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的特早熟国庆稻品种和功能营养型品种的选育或改良。
二、积极引导市郊水稻生产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
2017年,市农委大力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市郊水稻生产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携手百联集团及旗下联华超市,开展了上海地产国庆新大米市场营销及宣传推介活动(9月22日至10月22日)。主要营销模式:一是精选10家大卖场,设“国庆新大米销售专区”,以地堆专卖形式集中陈列,配备视频及海报宣传,企业派员营销。二是精选43家标超,设“国庆新大米销售专区”集中陈列,配备相应的视频及海报宣传,委托专人促销。三是通过百联全渠道“i百联”平台,挖掘线上消费客群,进行精准推广销售。据统计,参与国庆新大米市场拓展及宣传推介活动的7家种植企业,种植面积4440亩,稻谷产量1989吨,加工成大米865吨,其中通过百联系统销售67.3吨,零售均价10元/斤,销售总额33.65万元。为帮助企业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在市农委协调下,新大米于10月13日入驻绿地生鲜、城市超市等高端渠道试销,其中绿地生鲜销售国庆新大米3.1吨,销售额3.5669万元;城市超市销售国庆新大米3.546吨,销售额4.08万元。借助本次市场拓展及宣传推介活动,7家种植企业还带动自身渠道销售国庆新大米504.8吨,平均销售价达8-10元/斤。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价提高了3-5元/斤,增长30-40%。
2018年,市农委计划继续组织开展国庆稻及地产优质大米的市场营销及宣传推介活动,主办上海优质大米的品鉴评优活动,继续引导生产者由“卖稻谷”向“卖大米”到“卖品牌”转变,打造大米全产业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促发展。
三、扩大优质稻米区域品牌宣传
2017年,市商务委、市粮食局扎实推进本市粮食供给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制订本市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举办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油消费升级”经济研讨会,组织实施了“优质粮食工程”,开展“中国好粮油”上海行动。结合爱粮节粮宣传,推广本市优质品牌粮油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户、进军营,松江、闵行、嘉定、青浦等区结合自身粮食生产流通实际,积极开展优质品牌大米评比品鉴活动。长宁、普陀、徐汇、虹口、杨浦等区通过标准化菜市场与智慧微菜场结合等方式,积极推动大米零售方式转变。黄浦区依托良友集团优势市场资源,完善社区民生服务。静安区与良友便利连锁店合作推动“优质粮油进社区”,多层次多渠道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通过以上措施,有力推动了松江等区优质大米走向市场,满足市民群众对优质大米的消费需求。
松江区自2015年打造“松江大米”产业以来,重视“松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的广告宣传,每年在新大米上市时,通过电视、电台、户外广告、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积极宣传松江大米。专门制作了一部介绍松江大米历史文化、种植流程、加工工艺等宣传片,有效提高了“松江大米”品牌市场知名度。
四、继续推动优质稻米区域品牌产销对接
2017年,各级粮食部门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主导作用,鼓励企业与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等发展粮食订单农业,逐步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引导骨干粮食龙头企业参与本地粮食收购,发挥其市场竞争和销售渠道优势,拓展种粮农民的售粮渠道。继续推进市与区、产粮区与非产粮区之间产销对接实现优势互补,维护了本市粮食收购市场稳定。下一步,市粮食部门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粮食产业经济、优质粮食工程等工作重点,支持各粮食企业积极向上游开展产销对接,向下游延伸物流营销,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优质粮食的全产业链;优化“好粮油”品牌培育, 打造产粮区的区级公共粮油品牌,多渠道加大“好粮油”宣传推介;支持各区、企业对粮食仓储和收购等设施进行合理整合优化升级,逐步建立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主动跨前一步,衔接两头,为农民开展“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促进粮食提质进档,帮助农民提升适市适价。
五、加强“卖大米”扶持政策力度和产业体系建设
市农委根据《上海市“三品一标”奖补实施办法》,已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专项资金,将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和农户纳入财政支持、奖励范围,对“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给予85元/吨的奖补。在推动“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普及、标准化技术的培训和生产服务的指导,辐射带动更多的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的总量规模,实施农产品品牌化销售,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市粮食部门积极支持各产粮区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各产粮区粮食烘干能力。目前,本市粮食烘干日处理量已达2万多吨。松江粮食部门积极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配置粮食烘干设施,日处理量达2400吨,基本满足区内农民高水分粮食干燥的需求。同时还开展优质稻谷“代收购、代储存及代加工”等服务,为确保上海唯一大米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松江大米”的质量,承担“松江大米”加工所用原料的收购、储存和加工任务。对收购入库的原粮采用专仓储存和空调低温保管,并根据销售情况合理安排加工数量,保证大米新鲜度、加工标准化、品质合格,确保满足市民高质量需求。
松江区积极建立大米生产销售体系,通过专业化的大米加工、品牌化的市场营销,不断提高附加值,使更多农民得益,加快“松江大米”产业体系建设。一是提高和完善松江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了以家庭农场和粮食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松江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通过职业农民培训、加强市场营销提高松江大米质量。二是建立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实行区级统一供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三是推广优良水稻品种。优良的水稻品种是实施大米品牌战略的重要基础。四是加强水稻标准化生产,制订相应的水稻生产操作规程,积极推进绿色、有机认证。五是扶持建设 “松江区年2500吨优质大米”项目,通过实施统一贮存标准、统一加工包装,保障松江大米的品牌质量。
下一步,市农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区,继续做好扶持优质大米区域品牌发展工作,研究并优化相关奖补政策。同时,将继续安排资金,加大地产优质大米宣传力度,引导市民消费。研究拓展农业全产业链的扶持政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2018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