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桃源何处有 农民遥指新农村——沪郊村庄改造重在雪中送炭、因地制宜、长效保持

产生日期:2013-02-08 03:04      来源: 新民晚报

  2012年,村庄改造连续第四年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和市政府重点工作。政府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村庄改造,究竟给这块土地的面貌带来怎样改变?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如何看待和感受?带着读者这样的疑问,岁末严寒中,记者驱车数百公里,深入青浦区、浦东新区、金山区,看宅前屋后、走路沟桥渠、听家长里短,白描三个村庄,试图寻找真实答案……

  生态村——青浦区金泽镇罗田浜村

  青浦区金泽镇罗田浜村粉墙黛瓦后面,就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地面了。

  站在罗田浜村外的大马路上,一条双车道水泥路笔直通向村内。一眼望去,村舍如同水墨画,墙是白的,顶是黑的,房屋外廓看起来错落有致。“天不好,好的话,早上太阳照在墙壁上,金黄金黄的!”池永根说。这个在罗田浜村土生土长的金泽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对家乡的变化很自豪。“这里房子多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造的,改造前,破败不堪,真的好用‘凄凉’来形容。”

  沿着新铺的水泥路往村里走,两侧是新栽的紫薇树,不到一人高。“这些行道树,是不是有些‘单薄’?不能形成林荫道啊”,记者问。青浦区农委同志笑了,“要的就是这效果,选紫薇,因为它开花好看,还因为它树冠不太大。旁边是农田,树冠大了挡阳光,农民就要有意见,你影响他的农作物了嘛。”

  罗田浜村因穿村而过的罗田浜得名。记者一行沿着罗田浜走过,一群鸭子嘎嘎叫着跳下清澈的水面游开去。以往,村民生活用水直接排入河浜,河水黑臭。新农村改造中,花大力气做河道清淤,铺设了统一的污水管道,几乎家家户户都换成抽水马桶,污水集中到村外处理站,终于让罗田浜变清了。“以前化粪池是农民自己挖的‘小三格’,现在污水处理设备先进,是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处理好的水可以用来养鱼!”池永根说。

  走在罗田浜村里,道路整洁,农民把自己的小庭院收拾得也非常干净。除了这次改造统一栽种的绿化植物,农民宅前屋后的空地上,种满了各种蔬菜:青菜、芹菜、油菜、萝卜……罗田浜村120多户人家,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老人把宅前屋后“宅边地”利用起来种蔬菜,政府鼓励这种做法。池永根说:“农村要有农村面貌,蔬菜也是绿化,种了菜垃圾就不会堆上去了;另外,老人们闲不住,干干农活,自种自吃,省开销,还能采上一些,送给城里子女、亲友吃,纯天然的。”

  迎面一位爷叔骑着电动自行车过来,记者一问,原来是村民小组长赵富生。他指着路边的太阳能路灯对记者说:“村庄改造别的不说,路灯装好,夜里不再漆黑一片,村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出来休息散散步,锻炼身体。伲村年纪最大的杨大姐(名),今年101岁,伲都朝100岁那样活!”赵富述说的路灯,用新能源,五六天内只要有一天见着太阳,每天就能从晚上6时30分亮到第二天早晨5时。

  改造前,村里没条像样的路,更别说路灯。老人病了叫救护车,还得抬到村外去才能上车。如今拓宽了道路,节假日里年轻人开着小车回家看父母长辈。村里还专门建了5个停车点,“一到节假日,车子都停满”,赵富生说。

  罗田浜村是新池行政村5个自然村之一,目前5个自然村3个完成了改造。这里是黄浦江水源涵养保护区,限制有污染的工业项目,村庄改造也朝着建设生态村、田园村、长寿村的目标努力。“村庄改造有示范效应,这里做好了,别的村干部都有压力,村民都要问,为啥我们这里不弄啊?”青浦区农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毕竟村庄改造的资金还有限,不能一下子满足需求。我们也希望报纸能帮我们呼吁呼吁,对新农村改造做更大的投入。”

  康乐村——浦东新区惠南镇四墩村

  蒙蒙细雨中,记者驱车赶到浦东新区惠南镇四墩村。5个月前,记者也曾探访此处,当时正值本报第20届夏令热线之际,四墩村村民投诉:“我伲格块河道被填、垃圾乱扔,太脏!太乱!”当时,记者站到四墩村北新村河边,光是沿河岸鸡棚鸭舍散发的恶臭,就已经令人受不了了。5个月过去了,四墩村怎样了?

  记者“重游”四墩村,遇见惠南镇新农村建设村庄改造指挥部前后两任主任陈隽平和陆仲平正在看改造进度。“这两天下小雨,路面施工受影响,不过春节前就能完工。”陆仲平说。只见原本破烂的村中心道路已铺上平整的沥青,一个数百平方米的中心绿地已建成,各种供村民锻炼身体的器械也已安装到位,一块上书“健康是福”的巨石说出了人们最朴素的心愿;一幢三层新建筑正在进行外墙粉刷工程,“这是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后村民们可以在这里读书看报、下棋聊天,还可以请说书的、唱戏的来表演。”陈隽平告诉记者。

  村里的农民房犹如一幢幢别墅,“我伲老南汇人有个风气,房子一定要造得漂亮。因为建造初期有规划,所以看上去比较整齐。”花坛、绿化、路灯……除了这些新设施,记者最记挂那条令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臭水河”——北新村河。

  北新村河已不复旧貌:原本侵占岸堤甚至填河而建的鸡棚鸭舍不见了,两岸新砌了河堤,河水不再黑臭。“北新村河整治工程是块硬骨头,先期动员村民拆掉鸡棚鸭舍费了不少口舌,现在1.4公里的河道已经疏浚完成,水一下子变干净不少。”记者注意到,原本河边一个废置仓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供休憩和锻炼的小绿地。河边有个“宝宝幼儿园”,记者到访时正是放学时间,家长都来接孩子。一位家长正把小女儿往助动车上抱。面对记者提问,这位爸爸呵呵一笑:“确实大变样,以前小孩都知道到了哪个路段,就捏住小鼻子,真的太臭!”

  转回村口,60岁的村民唐勤龙正背着两只手溜达。“你是本村的吗?”“是本村的,但是马路那边的。”一旁的陆仲平解释道:“四墩村1200多户人家,被川南奉公路一分为二,今年改造东面一半,西面要排到2014年,老唐是路西侧的。”老唐告诉记者,东面改造好,西面村民都看在眼里,也“眼红”。有的人家已准备自己拆河边的鸡棚鸭舍,就盼着改造了。“现在想散步就走到东面来,天气好时,这里到处是锻炼、散步的人。”

  四墩村改造项目花费在4000万元以上,“区政府出大头、镇政府出小头、农民出零头”。农民的零头,其实就是改造自己庭院环境。陆仲平说,惠南镇村庄改造启动3年来,9个村已完成,4个村春节前完工。“难的不是工程改造本身,工程只要动起来就没问题”,陈、陆两位共同的感慨是,“最难的是先期工作,要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要制定大家接受的方案,真正让农民看到改造的好处。”

  图画村——金山区枫泾镇中洪村

  金山区枫泾镇中洪村是全国闻名农民画村,是“全国农民画基地”“中国魅力乡村”,早已成为旅游4A级景点。这样的村庄也需要改造?

  原来,面积达5.88平方公里、有着960户农户、3860人口的中洪村,总共有20个村民小组,但成为景点的只是13、14两个组。今年,11、12、17、18、19、20组要完成改造,明年是15、16组……“特点是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目标是把整个中洪村都改造成旅游村”,金山农委工作人员介绍。

  走进11、12组所在村落,如同走进了市区的公园,小桥、流水、人家,一应俱全。村间小路有的是方块砖铺成,有的是木板,和市区公园并无二致。新修的木桥和廊道把一户户农家连接起来。与公园不同的是,这里的农舍是真正的农家。几乎每家每户院子外的竹篱笆在提醒我们:这里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中洪村以农民画闻名,改造完成的11、12组,本身就宛如图画。

  “没改造前,路是泥泞的,河道不通,生活垃圾到处是,更别说整齐的绿化了。”农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1、12组虽然与农民画基地毗邻,但以前游客只到13、14组,现在可以散步直接到这里。“环境改善了,也给村民增加收入的机会,因为这里也有不少农民画高手,可以在自己家里画画、卖画。枫泾还有丁蹄、黄酒、豆腐干、状元糕四大土特产,农民还能卖卖土特产。到水果成熟季节,自家种出来的草莓、猕猴桃,也受游客欢迎。”

  这里的村庄改造投资不算太大。以枫泾镇为例,从2008年至2012年,共完成7个村改造,总投资约3800万元,其中市、区两级财政拨款一半,枫泾镇财政承担一半,受益农户已达1189户。

  在一座小石桥上,记者偶遇70岁村民张亮,老人连连对记者说:“比以前真的好交关,一定要保持下去,别破坏咯!”他唯一还觉得遗憾的是,有的村民大规模养猪,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到河中,仍会污染环境。相对于投资改造,改造后的长效管理更为重要。

  “养一些鸡鸭在竹林里觅食,游客会觉得有野趣;但养猪多的话,的确会产生粪便排放、重新污染环境和水质的问题。农民养猪,还是想增加收入,这是下一步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枫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制定村庄改造长效管理方面的规定,明年应该就可以出台,“改造的成果得来不易,改造后村民共有共享的生活环境,也要切实维护起来。”

  【记者手记】

  2012年,全市共152个村开展了村庄改造,受益农户近6.6万户,从中央到市、区、镇各级财政,对项目的总投资超过了20亿元。本文虽然只展现了3个村庄,从中却不难透视其中共有的特点:村庄改造是雪中送炭,主要切实解决村民的急难愁问题;但改造却又不是一味推倒重来,搞“门面工程”,而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改造更应注重改造后的长效保持,而非一阵风。

  与此同时,从事村庄改造的工作人员最有感触的是:光有一腔善意还不够,光有资金投入也不够,村庄改造还要有方法、有耐心,周到细致、设身处地,才能把好事办实,才能让农民心悦诚服地接受,争先恐后地期盼。

  我们深知,这篇报道本身还算不上探访村庄改造的完美答案,顶多只能算答案中的一笔。但就是这一笔,足以把村庄改造顺民意、得民心、慰民情的实效充分勾勒出来。在勾勒现状时,让人忍不住畅想:再过半年、再过一年,我们再次踏进改造后的村庄,这里还会给村民带来更大的实惠,给读者带来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