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长效管理 发挥村庄改造持久效应——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村庄改造长效管理经验

产生日期:2012-07-02 01:51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城镇规划处

    顾村镇位于宝山区中西部,镇域面积41.66平方公里,实有人口超过30万(沪籍人口8万人)。自市属大型居住区落户顾村以来,我镇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推进。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我们按照“人文、生态、宜居”的理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自2008年起,镇党委、镇政府按市、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差别要求,从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持农村田园风光和江南水乡特色出发,积极认真开展村庄改造工作。经过2008年到2011年四年的改造,在市、区二级的正确领导下,已完成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5个村、41个村民小组,2390户农户的村庄改造任务,共完成村民生活污水纳管处理2390户;房屋门窗,墙立面油漆白化943000㎡;村队户间水泥道路22080㎡;扩种宅前屋后绿化45020㎡;设立村民公共活动场所5940㎡;新翻建桥(涵)12座;对41条全长20.1公里的队宅河道进行结构生态工程治理建设。同时,还安装了健身器材、路灯照明、购置垃圾桶箱等一批其他设施设备。

    整个村庄改造工程,市、区、镇、村、队(含农民投工投劳)投资,共计9900多万元。村庄改造工程的完成,使村宅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重现了上海郊区传统农村特色,有效提高了这5个村6600多当地农民和2.5万外来人员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

    我们认为,村庄改造前期投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改造后的长效管理,使村民真正享受到村庄改造的实惠好处。从2008年村庄改造工程开始之初,我镇坚持“边建边管,建管同步,建管并重”,将工作重心不断向长效管理倾斜,要求各村在抓好改造工作的同时狠抓后期管理。2011年,我们以持久发挥村庄改造设施设备功能为重点,建立了长效管理制度,发挥了村庄改造的持久效应,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在村庄改造的长效管理工作中,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组建管理机构

    村庄改造工程是政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到农村的重要实事工程,是广大农民看得到、享受得到的民心工程。长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关系到近亿财政资金投资的效用发挥,也关系到村民对政府效能的评价,更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2011年2月,经镇党委、镇政府专题研究决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农村村庄改造建设工程设施养护管理实施意见》。在整合现有村容保洁工作的基础上,将绿化、休闲景点、健身器材、停车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生活污水纳管处理设施,河岸栏杆、木桩等设施列入长效管理范围,建立养护管理考核标准,并组建镇村庄改造长效管理考核小组。将考核工作与村宅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相结合,细化各项考核分值,并下发村民评分意见表,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管理办法,群众监督等多个方面促进长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严格考核、明确任务职责

    长效管理重在平时,贵在坚持。镇长效管理考核小组结合本镇实际,严格按制定的考核评分表对实施村庄改造村队的绿化养护、公共设施、道路桥梁、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污水纳管处理功能、村庄河道保洁、墙立面整洁等各个方面每月进行一次考评,年终进行总评,得分结果全镇通报,并按得分情况实行资金奖补。同时,镇人大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还请村民对本村长效管理提出评分意见,年终列入对村干部的工作考核。镇指定相关村在二委班子中落实一名责任人,具体负责长效管理日常工作,再按各村改造户数的多少组建专业、专职队伍,分别对道路、绿化、农桥、污水纳管等设备进行日常养护管理。尤其是对污水纳管实行24小时报修,凡发生设备故障、窨井盖缺失、管道损坏等现象,专职养护人员不管天冷天热,刮风下雨接到报告都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修理,做到小修马上好、大修不过夜,以保证村民的正常使用,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

    三、资金落实、确保管理有效

    落实长效管理维护资金是搞好长效管理的基本保证。对此,我镇要求实行村庄改造、污水纳管的村队按每户700元的标准落实专项资金,实行专项专管,以确保维护修理的正常需要。由于资金得到切实保障,一年中从未发生因资金不到位而造成延误修复情况。许多易损配件相关村都还留有备件,做到随坏随换。据统计,仅2011年我镇就修复河道、农桥护栏67米、修补道路1050平方米,更换污水处理设备17件,粉刷修补墙面22000平方米,补种绿化3150平方米,还更换、修复了损坏的窨井和窨井盖,各类墙面小广告、乱涂写现象得到及时清除,村庄房屋墙立面整洁如初,改造设施设备完好、正常,未发生一起维护责任事故。

    四、组织培训、提高维修水平

    在村宅改造过程中,污水纳管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重要工作,日常维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为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我镇多次聘请专业人员到镇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每次培训都进行理论、操作考试,对培训缺席或不认真的人员如连续三次考核不合格就辞退,从而切实提高了我镇专业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截止目前,各类先前已移交我镇沈宅、谭杨、星星等村管理的污水管网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均可在本镇、本村实现及时维修,各类日常养护工作也均按作业要求正常实施。

    五、广泛宣传、形成维护共识

    村庄改造设施设备布局分散、面广量大,涉及每家每户,因此,提高村民的自主参与和自我管理维护意识就十分重要。在宣传动员工作中,我镇以村队为单位,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发放维护宣传资料,动员引导村民树立“爱护村庄改造设施人人有责”的良好意识。为了减少设施设备损坏,切实降低维护成本,谭杨、星星等村还成立以老党员、护村队员为主的志愿者队伍,提醒车辆驾驶员行车时避免压坏窨井盖管道,劝阻制止各类乱张贴、乱涂写行为。为充分发挥每个村民在长效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镇、村还分别设立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鼓励村民一起参与监督长效管理工作,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举报。

    六、探索创新、共创农村美好社区

    随着本市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外来人员急剧增加。外来人员高于当地人十倍以上的现象已在我镇多个村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来维护保持村庄改造设施设备功效,充分发挥外来人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镇星星村紧紧抓住市区推行农村农民居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这个契机,对外来人员管理变无序失控为有序管理。在宣传、教育、发动的基础上,由外来人员与当地农民一起经过民主协商、公开选举,组建有外来人员代表参与的村级社区工作委员会,再以制定自治公约形式,来提高外来人员自觉爱护关心居住地公共设施、设备、注意环境卫生的意识,最后达到共创安全优美农村社区环境的目的。措施实行一年多来收到了显著效果,得到市、区相关部门的肯定。

    在村庄改造长效管理工作中,我镇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主要得益于区农委等上级单位的指导帮助,得益于基层干部和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相比于其它先进街镇,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我镇将进一步按照市、区对长效管理的工作要求,更扎实、更认真、更有效的做好村庄改造长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