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主要农产品价格行情分析
一、蔬菜价格同比小幅上涨,春节期间菜价不会显著上涨
据上海38个生产者价格监测点数据,全年蔬菜田头均价2.51元/公斤,环比上涨0.80%。其中,青菜田头均价1.92元/公斤,环比上涨5.49%。据上海地区五大批发市场[5个批发市场分别为:上海七宝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海江桥批发市场]数据显示,蔬菜批发年均价4.32元/公斤,环比上涨4.10%。其中,青菜批发均价2.88元/公斤,环比上涨0.70%,成交量为96191.02吨,环比增加14.70%。本市全年各大批发市场青菜(郊菜)占比为74.48%。
图1 2018年-2020年蔬菜批发月均价走势情况
今年突发新冠疫情,本市菜价总体来看略高于去年同期,地产蔬菜供应充足(图1)。上海市农委在努力克服疫情冲击、劳动力紧缺、蔬菜效益偏低等因素影响下,千方百计稳定地产蔬菜的供应和价格。一季度,疫情叠加冬季蔬菜价格季节性上涨,春节前蔬菜价格有一波小涨行情。受疫情影响,本市春节期间部分市场出现抢购现象,导致蔬菜出现短期供应偏紧和价格波动的情况。经农委指导,各区和蔬菜生产基地积极组织菜农抢种、抢收,及时上市,春节后菜价快速恢复平稳。二季度气温较往年偏高,适宜蔬菜生长,本市菜价平稳,品种丰富,价格下跌。三季度蔬菜量价齐升,今年夏季本市蔬菜种植面积略小于往年同期,加上多雨、高温、台风等,不利于蔬菜的种植、采摘和运输,导致蔬菜价格不断冲高。另一方面,夏季进入“北菜南调”时期,北方蔬菜品种丰富,供应充足,因此蔬菜整体交易量增加。四季度,蔬菜价格整体季节性下跌,本市蔬菜供应充足,其中,青菜(郊菜)成交量同比增长54.64%。年底,全国多地遭遇雨雪霜冻天气,蔬菜生产及运输受影响,本市菜价止跌回升。
春节前后,低温寒冷天气不利于蔬菜生长,加上冬季是新冠疫情传播的高危期,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因此蔬菜种植、采摘、运输和销售都将面临一定的考验,菜价还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不会显著上扬。本市各大批发市场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各蔬菜保护镇也纷纷制定了冬季蔬菜抢种的方案,确保春节期间蔬菜供应充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压实任务,将责任分解到镇、村,落实到蔬菜生产企业,同时积极落实各项防冻抗寒措施,确保地产蔬菜生产面积不滑坡,生产质量不下降,市场供应不减少,确保一、二月份全市在田面积稳定在30万亩,日均蔬菜供应不低于5000吨,其中绿叶菜不低于3000吨。
二、猪肉量减价涨,春节期间猪肉价格偏强震荡
据上海五大批发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各大批发市场猪肉批发年均价42.07元/公斤,环比上涨55.64%。猪肉年成交量214684.19吨,环比下降22.33%。今年1月-9月猪肉月均价远高于近5年同期,10月-12月均价下行,低于2019年同期(图2)。
图2 2016年-2020年猪肉批发月均价走势情况
一季度,春节叠加新冠疫情,促使本市猪肉价格持续波动上涨,1月29日猪肉批发价格涨至历史峰值51元/公斤。之后,国家储备冻肉保持一周一投放的频率来保供稳价,直至3月,肉价才基本稳定在45元/公斤左右。二季度,受前期人力不足、运输不畅等原因导致养殖端生猪压栏严重。5月大猪集中出栏,全国猪价下行,6月随着大猪的出清,价格小幅波动回升。三季度全国生猪养殖恢复良好,本市猪肉成交量逐月增加,但是市场消费需求低迷,肉价波动下调,9月底价格跌至40元/公斤以下,国庆也未能提振肉价。国庆后,养殖户加大出栏速度,市场猪肉供应持续增加,肉价波动下跌至月底33元/公斤。11月至12月,气温下降,肉类消费渐增,加上受南方制作腊肉、香肠等传统消费需求支撑,本市猪肉交易量和批发价格出现双增长。年底,国家连续投放5万吨储备冻肉,但肉价依然震荡偏强。
据农业部发布的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数据,截至11月末,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14个月增长,生猪存栏已连续10个月增长,生猪产能恢复良好,市场生猪供应日益充足。据上海市农委数据,11月本市生猪存栏79.55万头,同比上升54.91%;能繁母猪存栏8.03万头,同比上升52.49%,生猪养殖产业加速恢复中。目前,国家不断投放储备冻肉来平抑市场肉价的上涨,保供稳价措施到位,春节期间肉价不会出现大涨。预计2021年春节前,猪肉价格偏强震荡,春节后价格进入回落区间,明年下半年生猪产能有望恢复至往年正常水平,届时猪肉价格偏弱下跌。
三、淡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海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后期水产品价格季节性上涨
据上海四大批发市场[上海七宝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东方国际水产中心]数据显示,淡水产品年均价29.61元/公斤,环比下跌1.82%。监测的9种淡水产品中,6个品种价格环比上涨,其中,鲫鱼和鲤鱼批发均价涨幅靠前,环比分别上涨22.58%、6.38%,其余草鱼、加州鲈鱼1、鲢鱼和活牛蛙的价格涨幅分别为3.51%、2.91%、1.39%和0.16%;2个品种价格环比下跌,其中,罗氏沼虾跌幅19.78%,甲鱼跌幅5.74%;仅黄鳝1的批发均价与去年基本持平。
海产品批发均价58.33元/公斤,环比上涨2.97%。监测的17种海产品中,12个品种价格上涨,其中三疣梭子蟹和带鱼1的价格涨幅最大,环比分别上涨23.39%、10.82%,其次为小黄鱼2、竹蛏、带鱼2和海蜇皮1,价格环比分别上涨6.78%、4.74%、3.47%和3.02%,其余6个品种涨幅均在3%以内;5个品种价格下跌,其中文蛤的价格跌幅最大,环比下跌9.97%,其余小黄鱼1、大黄鱼(养殖)、墨鱼2和银鲳3的价格跌幅依次为3.21%、2.45%、1.22%和0.84%。
图3 2020年水产品批发月均价走势情况
今年,水产品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总体交易较往年清淡,交易量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交易价格环比波动不大。全年淡水产品价格较稳定,月均价格高点分别在5月和8月,价格波幅4.20,环比持平略宽。全年海产品批发价走势呈平缓的“M”形走势,价格高点在5、6月和10月,价格波幅5.70,环比放宽(图3)。一季度春节期间,新冠疫情导致餐饮消费直线下降,海产品需求大量减少,价格同比上涨3.16%,淡水产品价格低迷,需求冷淡,价格总体跌至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二季度,餐饮消费逐渐恢复,随着复工复产,水产养殖人工成本及生产资料的上涨,淡水产品价格全线上涨。另外,由于今年猪肉价格高位运行,水产品消费较往年有所增加。由于严重缺货导致淡水产品中的鲫鱼交易价格一路上涨,5月价格同比涨30.25%。海产品方面,随着伏季休渔期的到来,海产品资源减少,消费清淡,价格下跌。三季度,高温天气居多,淡水鱼价格上涨,大量虾类产品入市,价格下调。9月后,淡水产品大量出塘,市场品种丰富,货源充足,总体量增价跌。另外,今年大闸蟹总体产量减少,价格较往年略有上涨。随着休渔期结束,市场餐饮消费的恢复,海产品供销两旺,价格上扬。四季度,养殖淡水鱼集中出塘,上市速度快,价格小幅下调。海产品方面,由于禁渔期开捕,又受到疫情的影响,再加上大量冰鲜货源进入市场交易,冻品交易量下降。此外,受中秋、国庆消费拉动,10月海产品价格上涨至下半年最高,其中,三疣梭子蟹由于今年产量下降,价格涨幅明显,批发价同比涨幅达58.63%。年底,受冬至、元旦消费需求增长的拉动,海产品价格稳中略涨,高于去年同期。
一月,受渔业资源衰退,捕捞成本上升,以及寒潮袭来全面降温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渔船提前进入休整。春节将至,若新冠疫情稳定,市场餐饮消费不受太大影响,水产品供需正常,后期价格或将出现季节性上涨。其中,中高档产品鲳鱼、小黄鱼、鳜鱼、虾类、蟹类等品种价格会呈现稳中趋升的走势。但总体来看,近期防疫措施严格,春节前后水产品供给充足,价格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