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二季度上海农产品价格分析
一、蔬 菜
据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数据显示,进入二季度,大部分蔬菜价格开始低迷,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5月份,蔬菜价格进一步全线下跌,青菜田头均价仅为0.89元/公斤,郊区基地部分蔬菜(青菜)出现烂在地里不采收甚至直接耕掉的现象,进入6月份,我市蔬菜价格逐步回升,尤其是月底全国大范围阴雨天气,多处菜田受灾,蔬菜价格上涨明显。总体来看,田头价呈现出“V”型,而批发价出现“持续下降”的走势。与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及全国地区相比,本市绿叶菜价格处于中低水平。随着梅雨天的到来与高温天气的持续,在没有极端气候的前提下,预计三季度蔬菜生产进入淡季,蔬菜上市量将缩减,价格会有所回升,将持平或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客菜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仍将持续。
一、运行情况分析
1、蔬菜(青菜、鸡毛菜和卷心菜)季均田头价同比、环比下跌。本市青菜、鸡毛菜和卷心菜田头均价每公斤1.8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99%,与一季度相比下降幅度达39.28%;4月、5月、6月三菜月均田头价分别为每公斤2.09元、1.39元、1.93元,总体呈现出“V”型走势(见表1)。
表1 2016年二季度上海蔬菜田头价(元/公斤)
|
4月 |
5月 |
6月 |
二季度均价 |
上海青菜、鸡毛菜和卷心菜均价 |
2.09 |
1.39 |
1.93 |
1.80 |
同比增幅(%) |
7.73 |
-12.03 |
-18.22 |
-7.99 |
环比增幅(%) |
-24.28 |
-33.49 |
38.85 |
-39.28 |
资料来源: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
其中青菜季均田头价同比、环比下跌。二季度,青菜田头均价为每公斤1.35元,环比降幅50%,同比降幅18.1%;4-6月的青菜月均田头价总体呈“V”走势,波动幅度为0.93元,比2015年(0.82元)扩大13.4%,比前四年均值(0.83元)扩大12.39%,为近五年同期相对较大的波幅(见表2)。
表2 2012-2016年青菜月均田头价
月份 |
月均田头价(单位:元/公斤) |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
4 |
1.38 |
1.65 |
1.15 |
2.39 |
1.15 |
5 |
0.89 |
1.25 |
1.60 |
1.25 |
1.81 |
6 |
1.82 |
2.07 |
1.19 |
2.45 |
0.97 |
4-6 |
1.35 |
1.66 |
1.31 |
2.03 |
1.31 |
最高最低价格差 |
0.93 |
0.82 |
0.45 |
1.2 |
0.84 |
资料来源: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
2、蔬菜季均批发价同比小幅上涨,环比大幅下跌,月均批发价逐月走低。二季度,本市蔬菜批发均价每公斤3.69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小幅上涨1.65%,与一季度相比下降37.48%;4月、5月、6月蔬菜月均批发价分别为每公斤4.56元、3.37元、3.13元,总体呈现出逐月走低趋势,出现季节性下降(见表3)。其中4月环比降幅高达27%,仅次于近5年最大环比降幅(2012年6月的28%),但4月的价格仍是二季度最高价,也是近5年的同期最高价(见图1)。
表3 2016年二季度上海蔬菜批发价(元/公斤)
|
4月 |
5月 |
6月 |
二季度均价 |
上海蔬菜 |
4.56 |
3.37 |
3.13 |
3.69 |
同比增幅(%) |
9.62 |
5.31 |
-11.08 |
1.65 |
环比增幅(%) |
-26.69 |
-26.1 |
-7.12 |
-37.48 |
资料来源: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
图1 2012-2016年二季度蔬菜月均批发价
资料来源: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
其中青菜季均批发价同比、环比下跌。二季度,青菜批发均价为每公斤1.8元,环比降幅54.77%,同比降幅24.76%;4-6月的青菜月均批发价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V”型变动特点,波动幅度为0.75元,比2015年(0.99元)下降24%,比前四年均值(0.97元)下降23%,为近五年同期相对较小的波幅(见表4)。
表4 2012-2016年青菜月均批发价
月份 |
月均批发价(单位:元/公斤) |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
4 |
1.82 |
2.50 |
1.80 |
2.69 |
1.68 |
5 |
1.42 |
1.85 |
2.47 |
1.64 |
2.28 |
6 |
2.17 |
2.84 |
2.06 |
2.98 |
1.39 |
4-6 |
1.80 |
2.40 |
2.11 |
2.44 |
1.78 |
最高最低价格差 |
0.75 |
0.99 |
0.67 |
1.34 |
0.89 |
资料来源: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
3、绿叶菜季均田头价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季均批发价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根据农业部对上海青浦、浦东和崇明九个点的田头监测,二季度,本市绿叶菜田头均价每公斤1.91元,低于山东、浙江、江苏及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全国绿叶菜价格水平较低的区域(见表5)。
表5 2016年二季度各省市绿叶菜月均田头价(元/公斤)
|
4月 |
5月 |
6月 |
4-6月均值 |
上海绿叶菜月均田头价 |
2.35 |
1.49 |
1.9 |
1.91 |
在全国28省中的排序(降序) |
26 |
25 |
13 |
22 |
全国平均水平 |
3.30 |
2.45 |
2.14 |
3.30 |
浙江绿叶菜月均田头价 |
3.16 |
1.51 |
3.00 |
2.56 |
江苏绿叶菜月均田头价 |
2.67 |
1.59 |
1.62 |
1.96 |
山东绿叶菜月均田头价 |
3.06 |
2.15 |
1.84 |
2.35 |
资料来源:农业部数据库。28省份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辽宁、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图2 2016年二季度本市不同市场不同绿叶菜的月均价(元/公斤)
资料来源: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
绿叶菜季均批发价总体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二季度,本市绿叶菜批发均价每公斤3.99元,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总体高于浙江、江苏、山东及全国地区的绿叶菜批发均价;与全国各省的绿叶菜月均批发价相比,本市绿叶菜的月均批发价与季均批发价类似(5月浙江除外),总体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见表6)。
表6 2016年二季度各省绿叶菜月均批发价(元/公斤)
|
4月 |
5月 |
6月 |
4-6月均值 |
上海绿叶菜批发市场月均价 |
4.81 |
3.45 |
3.71 |
3.99 |
在全国29省中的排序(降序) |
12 |
15 |
9 |
12 |
全国 |
4.21 |
3.15 |
2.84 |
3.40 |
浙江绿叶菜批发市场月均价 |
4.62 |
3.57 |
3.65 |
3.95 |
江苏绿叶菜批发市场月均价 |
3.22 |
2.7 |
2.81 |
2.91 |
山东绿叶菜批发市场月均价 |
3.09 |
2.14 |
1.86 |
2.36 |
资料来源:农业部数据库。29省份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广西、云南、广东、福建、四川、贵州、西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浙江、江苏、山东。
二、主要原因探析
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二季度蔬菜价格呈现量增价跌的走势,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二季度为郊菜大量上市时期,抵制了菜价上涨。气温的回升,营造了适宜蔬菜生产的环境,尽管期间降水较多,并伴有几次大暴雨,但持续时间短,并未造成田间严重水淹。而一季度市郊抢种的大量蔬菜在二季度集中上市,其他产地同品种蔬菜也相继上市,使得供应量大幅增加,郊菜价格下跌。
2、客菜供应总体平稳有序,平抑了价格的上涨。二季度,虽然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暴雨天气,造成多地洪涝灾害,但夏季蔬菜供应主产区已转至北方,据上海蔬菜集团调查,甘肃、宁夏、河北、山东等主要蔬菜产地生产供应较为正常,货源充足。整个客菜供应较为平稳。6月份,北方多地(如辽宁、北京、山西等)遭遇冰雹,南方周边多地(如江苏、广东、江西等)连续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直接对各产地生产与收购等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对运输会带来短暂的影响,使产地部分蔬菜供应量有所缩减,但客菜总体供应货源充足,品种丰富,从而使部分蔬菜价格仅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变化。
图3 二季度上海气温走势
资料来源:央视天气。http://www.yangshitianqi.com/shanghai.html
注:上面红色线条代表最高气温,下面蓝色线条代表最低气温。
3、番茄黄瓜等茄果类蔬菜大量上市,影响了绿叶菜的消费量。二季度,全国各地茄果类蔬菜大量上市,市民蔬菜品种选择余地大,绿叶菜的消费量明显减小,这也制约了绿叶菜价格的上涨。
三、未来趋势预判
预计后期地产蔬菜价格将会继续有所回升,客菜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也仍将持续。尽管茄果类开始上市,品种也增多,但受二季度南方多地大暴雨与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同时随着暑伏模式开启,蔬菜生产进入淡季,以及三季度本市进入汛期,灾害天气频发,流通运输一定程度上受阻,蔬菜耗损率增加,预计三季度地产蔬菜及周边地区蔬菜供应量将会有所下降,地产蔬菜价格总体进入季节性上行通道,将与去年同期水平持平或略高。与以往郊菜量升价跌直接冲击客菜不同,客菜因二季度北方多地冰雹与雷雨天气等影响,主要产区基地受损,产量缩减,也将使三季度客菜价格会有所上升,同时受郊菜供应量缩减影响,也会进一步提高客菜价格。此外,暑伏天持续的高温天气将使客菜供应链多处会出现长时间缺口,这将延长客菜价格在高位运行的时间,一段时间居高不下的局面也仍将持续。
四、工作建议
1、后期要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大涨大落”的苗头。通过日报、农业网及气象台等媒介报道,时刻关注影响菜价变动的因素变化,主动积极加强监测,发现“大涨大落”的苗头,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及早预警,以期稳定菜价,合理引导生产。
2、积极促进冷藏产业链的发展。随着电商与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运用与发展,整个国家的物流供不应求,尤其是对耐储存性差的绿叶菜,促进冷藏物流产业发展尤显重要,不仅可以引导外省市蔬菜来沪交易,而且还可进一步促进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全国各大基地的产销对接。
3、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以示范基地带动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加强蔬菜田间管理,提高单产,加快蔬菜品种结构调整与优化,科学准确引导菜农分期分批均衡安排生产,防止单一品种集中上市,同时加强技术培训与科技指导,规范外地菜农科学种植蔬菜。
4、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蔬菜质量安全关系着居民饮食的安全问题,更影响着一个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加强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产业链质量监管的可塑性,确保质量安全,切实做好“产出来”与“管出来”的生产监督工作,让市民买得放心、吃得放心。
二、猪 肉
据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受生产降幅较大、养殖结构调整等影响,本市猪肉依然在高位运行,季均批发价每公斤25.45元,环比涨8.76%,同比高41%,月均批发价同比涨幅减缓。活猪和仔猪收购价格也居历史高位。季度内价格波动同比大幅缩小。猪粮比连续十周超过10:1,6月下旬才回落到10以下,二季度生猪养殖效益是去年同期的近7倍,居历史高位。从全国范围看,生猪供应仍呈紧平衡,如无特大灾害等影响,本市后期猪肉价格继续上涨动力不足,但仍处于高位。
一、运行情况分析
1、猪肉季均批发价环比、同比上涨,月均批发价涨幅减缓。根据本市7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数据,二季度猪肉批发价25.45元,环比涨8.76%,同比高41%。4月至5月猪肉价格继续一路攀升,分别为每公斤24.93元、25.85元,至6月下旬出现回落,6月价格环比跌1.08%,同比涨幅减缓(表1)。根据市畜牧办统计数据,二季度平均活猪收购价达到每公斤20.93元,仔猪平均价格每公斤45元,同比分别高50.6%、84.6%。6月上旬,活猪、仔猪的平均收购价涨到今年的高位21.6元/公斤、48.3元/公斤,随后逐周回落。
表1 2016年二季度猪肉批发价
单位:元/公斤
|
4月 |
5月 |
6月 |
二季度均价 |
猪肉 |
24.93 |
25.85 |
25.57 |
1.80 |
环比增幅(%) |
2.59 |
3.69 |
-1.08 |
-7.99 |
同比增幅(%) |
50.27 |
42.42 |
31.74 |
-39.28 |
图1 2013-2016年二季度猪肉月均批发价(单位:元/公斤)
资料来源: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
2、猪肉月均批发价波动幅度同比大幅缩小。二季度,猪肉最高月均批发价每公斤25.85元(5月),最低价每公斤24.93元(4月),价格波动幅度为每公斤0.92元,比2015年(2.82元)缩小67.38%,比前三年均值(2.69元)缩小65.80%(见表2)。
表2 2013-2016年猪肉月均批发价
月份 |
月均批发价(单位:元/公斤) |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
4 |
24.93 |
16.59 |
13.95 |
15.52 |
5 |
25.85 |
18.15 |
16.78 |
15.95 |
6 |
25.57 |
19.41 |
17.17 |
17.54 |
最高最低价格差 |
0.92 |
2.82 |
3.22 |
2.02 |
资料来源: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数据整理而成。
3、猪粮比持续10周超过10:1,养殖效益大增。根据上海市发改委数据,4月上旬,生猪平均出场监测价格每公斤20.64元,猪粮比价10.08,5月中旬,生猪平均出场监测价格涨至每公斤21.55元,猪粮比价进一步升至10.88,至6月下旬,生猪平均价格跌至每公斤20.90元,猪粮比价下降至9.83(图2)。据畜牧办生猪定点监测统计,二季度,养猪效益居历史高位,肉猪头均盈利875元,是去年同期的近7倍。
图2 二季度猪粮比价
资料来源:上海市发改委。
二、主要原因探析
今年二季度,猪肉价格先升后降,猪粮比后期有所回落,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供给侧偏紧是推动猪肉价格总体处于高位的主要原因。全国生猪养殖前3年高位亏损,在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时候出现深度亏损,很多养殖户及养殖企业纷纷减少养殖。此外,新《环保法》和《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使得一大批环保不达标的养殖场纷纷关闭,散养户减少,大部分中大型猪场减产,直接影响生猪的出栏量。补栏受环境和资源的双重限制,生猪产能大幅下降,导致猪肉价格总体处于高位。
2、养殖户前期压栏惜售,后期集中出栏,导致供应前紧后松。二季度前期,养殖户对后市信心较足,压栏不在少数,往年180-200斤左右出栏的育肥猪,今年往往压栏至230-240斤,造成4、5月市场上“牛猪”占比偏大。但进入6月,近期多地出现了生猪集中出栏,市场生猪供应一时较宽松。
3、猪肉进入消费淡季,市场需求偏弱。夏季来临,猪肉需求进入传统消费淡季,供应紧张的局面出现了缓解。加上猪肉价格处于高位,居民消费能力下降,消费向家禽产品及水产品转移,猪肉需求更加清淡,导致猪肉价格回落。
4、玉米饲料价格上涨,生猪价格下跌,猪粮比出现回落。近期豆粕价格上涨明显,带动饲料原料价格,玉米价格上涨至每公斤2.09元,生猪饲养成本抬升,由5月的每头1151.05元上涨至6月的1269.87元,环比涨幅10.32%,而6月生猪价格环比下跌了1.08%,使得猪粮比后期出现回落。
图3 6月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
资料来源:上海市发改委。
三、未来趋势预判
预计后期猪肉价格继续上涨动力不足,在高位呈震荡下调势态。据农业部发布的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二季度,全国生猪存栏与能繁母猪存栏基本持平,生猪存栏与能繁母猪存栏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存栏将延续低位态势,全国生猪价格还将在高位持续一段时间。
2016年 4月-5月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由于本市生猪多靠外省市调入,因此,生猪价格总体走势与全国趋同。由于夏季为猪肉消费淡季,且今年上半年补栏的生猪可望在中秋前上市,因此预计后期猪肉供应偏紧的状况可以得到缓解,价格也有望回落,可能会呈现中秋、春节价格双峰,拐点或出现在春节前后。
四、工作建议
1、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加强畜禽疫病监测与预警,加强猪肉质量安全监管。三季度是台风、洪水、高温等极端气候多发的时期,极端气候的出现极易诱发猪病,一定要加强生猪疫病防控等工作,警惕极端气候对猪病疫情的影响,避免发生重大疫情。
2、加强生猪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动态监测。进一步扩大监测数据样本,推进监管精细化,加强生猪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动态监测管理,及时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科学合理生产。
三、水 产 品
据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水产品市场逐步从旺季转向淡季,价格稳中有升,供需基本平衡,综合平均价格呈现逐步走高趋势。受我国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先后进入国家规定的伏季休渔期影响,海产品捕捞资源偏少,大规格海产品价格有所上涨。同时,由于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消费者对淡水产品的需求不减,再加上淡水鱼出塘量减少,导致淡水鱼价格全线上涨。预计后期淡水产品价格将微幅上涨,大规格海产品价格将继续上涨,河蟹行情也将展开,虾类价格则有小幅下跌。
一、运行情况分析
1、水产品交易量、交易额同比小幅上涨。据东方国际水产中心统计,今年二季度各类水产品总交易量达到8.08万吨(见图1),同比增加1.30%,各类水产品总交易额21.04亿元,同比增加0.17%。
图1 二季度水产品交易量
2、淡水产品批发价涨多跌少、海产品批发价稳中有涨。根据五大水产品批发市场数据,二季度淡水产品、海产品批发价分别为每公斤47.73元、59.64元,同比分别涨4.17%、4.82%。上海史上最长春季117天,已于六月上旬入夏,水产品销售换季也随季延长。传统端午节小长假,短期推动水产品量价上升,传统中的“五黄”吉祥农产品,其中黄鱼、黄鳝销路不错,价格涨幅微弱,大黄鱼较前期又有一成多的涨幅,黄鳝是销售旺季,价格略涨。名特优鱼类价格涨跌互现,虾类价格继续回落,小龙虾价格同比去年价格属于偏高,价格再升乏力,牛蛙的价格呈上扬态势,6月份牛蛙批发价达到每公斤29元,环比涨幅超过80%。海产品价格稳中有涨,冰鲜水产品总体价格呈小幅上涨走势,冷冻水产品价格呈普涨态势,甲壳类水产品价格高位运行,贝类水产品价格平稳。
图2 2015-2016年淡水产品、海产品批发月均价(单位:元/公斤)
3、淡水鱼价格由低走高,鲫鱼、鳊鱼创近几年来新高。淡水产品中常规鱼类上市量大幅减少,助推鲫鱼、鳊鱼、鳜鱼、小黄鱼、鲳鱼等价格上涨,特别是鲫鱼、鳊鱼等涨幅10%以上,创近几年来新高。6月市场250-450克大鲫鱼最高价冲到了每公斤27元,同比涨68.75%。
二、主要原因探析
二季度淡水产品价格由低走高,海产品价格稳中有涨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根本原因。全国沿海先后进入伏季休渔期,市场冰鲜水产品明显减少,直至无货,冻品鱼类解冻后的价格有上涨迹象,以冻品替代冰鲜,鲜活常规鱼类补充冰鲜鱼类,已成为休渔期间常态表现。“四大家鱼”的价格沿袭上个月的走势,坚挺高位,鲫鱼、鳊鱼价格涨幅较大,创近几年来新高,其主要原因为:产地养殖量脱节,市场到货量大幅减少,而消费有需求,产销呈倒挂态势。此外,国外对渔业资源实行配额,进口货源也由于捕捞量、进口边检等因素的影响,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进入6月份,由于我国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先后进入国家规定的伏季休渔期,禁捕以后,货源减少,价格呈稳中小幅攀升走势。
2、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是价格上涨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内柴油价格的上调、饲料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都增加了水产品的生产成本,推升了水产品价格的上涨。
3、消费者对淡水鱼的需求拉升其价格的上涨。随着猪肉、蔬菜价格不断上涨,很多消费转移到淡水鱼消费上,导致其价格直线上涨。南方降水明显,造成淡水鱼出塘量减少,货源供应偏紧,市场缺口大。受市场需求持续攀升,拉大了供需缺口,从而拉升淡水鱼价格的上涨。
三、未来趋势预判
后期的高温天气使得水产品的存储成本、交易成本也随之上升,高位的鱼价短期难以回落,加州鲈鱼,鳜鱼,黄鳝等淡水产品价格可能还会微幅上涨。江西、湖北等渔业主产区遭受特大暴雨灾害,以鱼类为主的水产品产量减少,价格将有上涨空间。甲壳类供应将唱主角,本地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将大量上市,虾类价格整体将有一个下跌过程,青虾价格因季节关系,供应量将会减少,价格会止跌回升。另外,三季度东黄海尚处国家规定的伏季休渔期,海洋捕捞量减少,市场交易主要以冻品为主,冰鲜水产品交易主要以化冻品为主,海产品价格将会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四、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水产品监测预警与调控。加强水产品市场价格动态监测管理,及时掌握生产形势的变化,及时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引导生产。二是加强渔业互助保险工作。扩大淡水养殖保险覆盖面,减少渔民生命财产损失,提高渔业风险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