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委 “政风行风热线”访谈

产生日期:2014-08-23 16:00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主题:市农委 “政风行风热线”上线活动

时间:2014年8月24日 10:00 —11:00

地点:上海广播大厦

嘉宾:孙雷 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

主持人:章海虹

访谈直播

海虹:上午好,听众朋友,这里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中波990,调频93.4。每周六周日上午10点到11点为您播出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海虹。节目总监制唐宇琴(音)、节目监制是钱维军(音),电话编辑今天是王静(音)。在这里问候大家。

今天即将上线走进政风行风热线的是上海市农委,他们将就农村改革、涉农资金和项目的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等,和听众朋友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也欢迎听众朋友就有关农委的工作问题来拨打我们的热线,62780990参与我们的节目。

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也许对农村相关具体工作不太了解,今天的节目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农村改革目前进展的情况。同时也希望我们郊县的朋友们,如果您在农村生活工作,您碰到什么具体的困难,可以通过热线62780990参与我们的节目,并为我们的政府部门提出好的意见建议。同时我们也为您开通短信平台可以反映问题,AM990加上留言到10621062。

接下来进入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上线时间,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了上海市农委的有关领导和听众朋友进行交流。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直播室的几位嘉宾,他们是: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孙雷。你好,孙主任。

孙雷:听众朋友们好,主持人好。

海虹:谢谢孙主任亲自来到我们的直播室,跟听众朋友进行对话和交流。坐在我对面的还有几位部门的负责人,我们也来认识一下,市农委政策法规处处长方志权,您好。

方志权:您好。

海虹:综合发展处副处长叶炽瑞,您好。

叶炽瑞:大家好。

海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副调研员邢增涛,您好。

邢增涛:大家好。

海虹:谢谢几位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跟听众朋友们对话和交流。说到农委的工作,可能对于城市的居民,上海市民来说,了解的并不是非常的细致,可能很多人觉得,农村嘛,上海还有多少农村呀,都会有这样第一个问题。其实上海的农村,面积还是非常大的,农村人口还是有一定规模的。所以我们今天将就大家普遍关心的,本市在农村改革,涉农资金和项目的监管,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信跟我们听众朋友是有着密切关联的,大家也是非常关心的,这些问题跟我们听众朋友进行探讨交流,我们热线电话是62780990,同时我们也为您开通短信平台,AM990加上留言到10621062,我们的节目在看看新闻网上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大家可以登录网站来观看我们直播室的情况。

先请孙雷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上海目前农村的基本情况和上海农村改革发展的情况。

孙雷:好的,大家知道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农村改革同样,也是改革的重要方面。从上海来看,我们目前正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前几年,我们对农村的集体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清产核资。整个集体资产总额是在四千多个亿,净资产在一千多个亿。这些资产是从1956年以来,我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通过劳动积累留下的资产,也是集体经济成员的共同财富。现在怎么样把这部分的资产,一个首先是要保值增值,同时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让我们这些成员享用集体经济的成果,这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

海虹:其实,说到农村的改变,现在不仅仅是农民的事,还有很多城市的居民其实也非常关心,特别现在有经济头脑,有投资头脑的人现在会谈论,“我们能不能去农村承包一片土地,承包它的经营权来做经营。”这也反映现在很多人看好农村未来的发展,所以这也对农村改革有着很大的期许。上海市在推进农村改革方面,我们有什么样的具体的举措,也给我们听众朋友介绍,也方便城市居民,可能有兴趣的话,他也愿意去做这个事。

孙雷:是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同步要发展,发展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农业正在成为一个可以投资的领域。从农业本身来讲,我们也是欢迎工商资本进入到农业领域里面。但是怎么进入?用什么方式进入?这是我们要探讨的。

首先,一般来讲,在生产领域我们还是提倡搞适度规模的经营。比如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找到一种比较好的生产发展方式,就是以家庭农场为主。同时,我们也结合现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它成为新的经营主体。城里人要去承包农田,搞家庭农场,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这种好的势头。比如松江起步比较早,农二代这些人在企业打工,看到自己父辈搞家庭农场搞的不错,因为我们家庭农场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到年龄限制以后,父辈这批人就退出了。接下去作为第二代的农民,他去参与经营家庭农场,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参与农业开发的形式。我们也是想,能够让第二代农民今后成为家庭农场的主力军。

还有一种城市的资本投入到农业来,主要是提供服务。特别在流通领域、销售领域,这方面城市的资本、城市的力量有优势,我们也是欢迎这种资本进入到农业领域,来为农民和农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海虹:既然有这样一个思路和倡导,在执行过程当中,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按照规定来做,我们的节目希望通过我们对政策法规的介绍,对部门管理规范的介绍,来听一听听众朋友意见,听一听市民朋友意见。在过程当中,在流程当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是没有做到位,或者过程当中还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听一听听众朋友的意见,所以大家可以通过我们热线62780990来参与我们的节目,反映您实际所碰到的困难。

对于说到的承包经营,目前承包经营的形式有哪些,因为我们注意到,上海市郊农村地区,实际上在田间工作的人是一些外地人,这种人还蛮多的。包括小规模的经营也好,还有成规模的经营也好,都有这种现象出现。现在的比重有多高?我们作为上海市农委,对这种现象,我们到底是怎么看的?

孙雷:前段时间我们做过面上的普查,目前在农业行业里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来沪的农民大概98000人左右,占到整个劳动力比例1/3不到一点。

海虹:那也不少了,1/3了。

孙雷:是的,现在我们是怎么对待这件事情的呢。我们经过分析觉得粮食生产领域里,我们上海本地农民可以自己经营的,在这个领域我们提倡,以本地农民自己经营为主,经营的主要方式以家庭农场和粮食专业合作社这两种形式为主,当然也包括一部分大户,还有一部分家庭经营的模式,来自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这是一块。

第二块,在蔬菜领域,我们现在蔬菜的劳动力里将近六万左右是外地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我们采取两种办法,一种办法通过合作社,包括园艺场,给参加生产的来沪农民提供住宿条件,把这部分人稳定下来,因为这是我们劳动力需要的地方。对另外一部分,通过农民和农民自己流转的,小规模的分散的经营,甚至在田里搭了窝棚,这些我们主张整治。因为我们不提倡在农田里搭窝棚,因为窝棚搭了以后,首先是不安全。

海虹:它其实有生活需求在里面了。

孙雷:对,首先不安全。还有一个,这种方式对管理上带来很大的矛盾和问题,这一部分我们觉得要调整的。

第三部分,不规范养殖,我们有些来沪农民种了几亩地以后,在田里搭棚,养猪、养鸡、养鸭,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因为这是违法用地的表现,农田的耕作不是用来搭棚以后变成非法建筑来谋取利益,这种是我们必须要进行整治掉的。总体上是这样的,我们提倡农业上以当地劳动力为主,当然还有适当需要一部分的来沪农民来帮助我们,同时给来沪农民提供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这才是我们希望达到的要求。

海虹:我们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讲,我们不是特别提倡私下里的承包经营,不是说我们拒绝外来人来经营我们的土地,但是私下的经营方式对于监管来说很多地方无法触及到,甚至要等问题发生才会知道。在这方面提醒农村地区的朋友要有这样的意识,有这样的意识之后,我们还是放到公开的平台上,这样能够便于政府掌握信息,来更好的管理,和做一些农业的指导。

孙主任我记得您去年在上线时就提到过家庭农场,这是咱们上海市政府在农村改革当中主推的一个项目,是吧。

孙雷:是的。

海虹:今天我们节目还是有比较多的时间,特别期待想听一听孙主任对家庭农场做主要的介绍,您说的家庭农场是什么概念,我们推广的方式又是怎么样的,能否给我们听众朋友介绍一下?

孙雷:家庭农场最早是在松江,2007年开始探索,经过六年多的探索,这种形式基本定型,而且这个模式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总的要求,同时,它也符合国际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它更加适合我们都市农业的发展需要。

大家知道,都市农业地区(郊区)现在发展比较快,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种田就变成种点口粮,这样一种状态。这样一种状态对农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几年松江区经过探索以后,探索这样一种模式,家庭农场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农场的经营者是当地农民,而且自己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劳动,他有这样的技能。

第二个特点,要求规模适度。所谓规模适度,目前规模太小不行,太小收入不足以成为体面的职业,不能太小。但是也不能太多,太多,目前现在家庭农场的经营,一个就是自身能力的问题,还有一个谁占有土地资源,兼顾到公平的问题,不能太多。

第三个特点,必须以农业为主,必须专门搞家庭农场的,不是说农场变成兼业,我们要求必须专门做这个工作,而且收入主要来源是靠家庭农场。

海虹:他不能再做别的打工了。

孙雷:对,第四个特点,必须要集约生产,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譬如要求对土地进行保护,要控制化肥的投入。还有,必须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去组织生产等等,达到这些要求的话,他就可以成为合格的家庭农场的经营者。

海虹:有几个要求,一个是蛮明显的,刚才听孙主任,我还困惑,为什么做这个要求,为什么一定要本地的农民来承包?

孙雷:粮食生产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化服务配套的发展,我们觉得已经具备了全程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当地的农民有这个能力来承包。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因为土地的经营是农民通过把经营权流转出来,经营权流转出来以后,本组织的成员,有能力的话要考虑优先。不能说,这个地方有很多人需要搞家庭农场,你却把地给了组织以外的人,或者其他农民,这样就不太合理了。换过来说,以后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本组织成员没有人愿意做家庭农场,组织以外的人也是可以的。

海虹:我们先要满足本市的农民,本组织本村地区的,我们不能说把他们抛向市场,抛向社会了。除非他们都能够很好的进入到市场当中去。我们已经有一位听众朋友打进电话来了,来听一听这位曹先生对于承包田的问题,我们来听一下他的具体情况。你好曹先生。

曹先生:章海虹老师您好,孙主任好。

孙雷:您好。

曹先生:我是这样的,现在上海郊区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有好多承包田,都给60岁以上老年人耕种,当然60岁—70岁那些小老人可能有种土地的欲望,但是70岁—80岁,勉强在支撑。到80岁以后,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再承包土地。这个问题怎么办?我是崇明的,我们崇明许多人到上海去开出租车,你们都知道的。对这个问题怎么办,我建议你们对承包田进行一下改革,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式:

第一,你刚刚所说家庭农场的方式,或者由政府集中起来,把农民土地集中起来,给老年农民,给予适当的土地方面的保障,然后再流转给需要承包的农民。

还有一点,你说私人承包不允许的?

孙雷:没有,来沪的农民我们只是不提倡。

海虹:现在没有强制性的,只是不提倡。

曹先生:我认为只有由政府集中起来,组织专业合作社,或者像开股份公司一样的方式,入股的方式,让农民的土地作为股份,农民可以分红之类的,给农民有专业的保障,我父亲是农民,他年纪大了,70多岁了。

海虹:这是一个来自崇明,其实父母也是农村人口。

曹先生:对。

海虹:现在已经70多岁,无法在土地上耕作了,这种情况怎么办?孙主任,就这个问题再给我们介绍一下。

孙雷:好的,曹先生你好,你刚才提的问题非常有针对性,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经常在研究的问题。农村老年化,农民老龄化成为普遍的现象,在崇明,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刚才你自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你讲的很好。

首先我们是这样做,把我们农村的土地,现在做的第一件事情确权登记颁证,把农村土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确权确地,凡是二轮延包的时候,土地面积都是明确的,方向位置明确的,必须确权确地。二轮的时候,是确权确利的,现在也是确权确利,首先把土地承包权稳定下来。您刚才讲的第一点很好,就是把土地承包权稳定下来。稳定下来以后农民可以放心的把土地流转出来,流转出来以后,我们现在提倡,委托村里进行流转,因为土地要搞规模经营,一户一户的流转很难形成规模。交给村级组织以后,比如村里有一千亩地,两千亩地,有一定的规模或者量,有这样的量以后,才可以考虑用什么形式搞规模经营。现在比较多的,种粮食的话,我们希望大概在100亩到150亩左右,变成一个单位,建立这样一个家庭农场。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首先在本市范围内,招聘或者经过一定的竞争,设立一个条件,刚才我讲的四种条件,符合这四种条件的让他经营。这是一种方式。

比如这个地方搞经济作物的,我们不是种粮食,搞经济作物也可以,经济作物的面积不一定搞那么多。搞经济作物一般是60—70亩,甚至再少一点,也可以变成一种家庭农场,我们也在探索。现在金山也在探索以经济作物为主的,这个也可以。

比如这个地方是搞蔬菜,种蔬菜,我们就提倡以合作社为主的形式,因为蔬菜的经营,目前跟粮食不一样,它很重要的问题,首先要面对市场,要解决销的问题,而不是种,种很重要,更重要是销的问题。这种方式,我们提倡以合作社的形式来做。

海虹:合作社可能有几个链条上的人。

孙雷:对,要看这块地上到底种什么东西。经营者我们提倡以当地为主,搞蔬菜,可能当地劳动力不够,适当聘一点外来的劳动力是可以的,但是绝对不可以田里搭窝棚。

海虹:好吗,曹先生,通过您这个问题,我们也再一次了解在农村具体落实土地承包的经营权转让,承包、合作,一起经营,各种各样的模式,我们都在执行当中。谢谢曹先生的参与,再见。

说到经营权的转让,还有土地承包,包括在土地经营过程中我们知道,其实市委市政府,包括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补贴和激励机制。其实,我们也在民间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现在很多城里人愿意到农村去承包去经营,倒不是说这个土地上还有包括林地上,产出作物带来的经营效益,你可以有利润。但是很多人说,这个利润恐怕挺难控制,但是有一块利润可以得到的,就是补贴,各项的补贴,有这样一种说法,您赞同吗?

孙雷:这个是这样的,我们国家包括地方政府对农业实行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也是按照国际惯例,对于农业生产的有些环节进行补贴,这是一项有利于我们农业发展的根本性的措施,我们应该坚持下去。

你刚才讲的这个问题,确实也有,个别有一些所谓的农业投资企业,通俗的讲法就是圈地。地圈多了以后,因为现在补贴是按照生产面积进行补贴的。如果不好好去耕作,他只要拿补贴就是很大一笔钱,这个问题确实存在的。但是在上海,到目前为止纯粹为了补贴承包土地的情况,这个情况基本没有发现,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这种情况。

海虹:不要出现这样的趋势。

孙雷:对,不能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对补贴来讲也是这样,我们不断在进行改进,最近在进行整合,使得补贴能够更好的发挥财政支持农业的作用。

海虹:确实是你在做了才能够给到你补贴,因为农村土地面积分散比较广,我们知道在城市里面,一个区地域面积就这么点,做监管的相关职能部门到达的时候比较快速一点。因为农村土地比较广,分散开,一个村一个村,一天能跑几个村,作为监管来讲,我们需要更多的农村地区的市民朋友,听众朋友及时的把一些问题反映上来,向农委部门进行反映,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政府部门实行监管。

说了那么多的农村改革,以及监管方面的话题。我相信我们的听众朋友更关心的是农产品怎么走进上海市民的千家万户。最近有一条新闻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昨天我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今年沪产的各类水果得到丰收,今年是个大年,而且品质质量也不错的。因为中央实行八项规定之后,政府的采购这一块缩小了不少,造成今年沪上水果在销售方面可能遇到了一些困难。对这个问题,我们农委有什么样的考虑和措施?

孙雷:今年沪郊地产水果是大丰收,当然丰收也带来了烦恼,这个烦恼主要是团购减少,也不是八项规定影响的。我们现在是这样看的,我们要把这种情况看成一种新常态,我们的地产优质水果要围绕怎么更多更好地面对市民的直接消费,去组织这样一种生产和销售,包括其中的流通。为了解决今年销售难的问题,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所缓解。比如我们专门组织了沪郊地产优质水果的展销,再比如我们和林业部门一起,在上海的公园设立沪郊地产优质水果展销。我们通过农业部门搭建平台,更多的让优质水果进社区、进超市。同时,推动一部分的团购,基本上缓解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这样看,作为生产者来讲,我们在探讨,过去一些好的水果品种在定价上,带有团购色彩,可能价格不是真正的反映市场的价格。说白了,有的定价可能过高了,我对我们企业家说,一个生梨要卖到七块八块一斤,有那么好吗。确实郊区的水果不错,但是没有这么高的价格。应该适当把一部分高的价格回归到正常的理性的价格,这也是我们要做的一个方面。

另外还有一个方面,畅通销售渠道。现在千家万户去销地产水果,确实有一点点问题,所以我们下一步在流通方面,在销售方面还要做很多的工作。比如现在网上发展势头蛮好,像浦东,有两个平台,网购达到10—15%左右,这是新的发展领域,今后要发展的更好。包括现在配送过程中间,怎么解决好配送问题,订购以后怎么送过去,水果不像其他东西,送的过程中坏掉了,坏掉了怎么办?只能退回来,退回来损失就比较大,可能就影响网上销售。这些我们都要想办法,指导农民,指导合作社把它解决好。

海虹:对市民朋友来说,有一点挺幸福的,至少今年沪产水果价格开始下来了一些,更多进入到大街小巷的水果商店,小店里,水果摊点里。所以,我们在这也呼吁一下,我们的市民朋友可以多尝尝上海本地产的水果,本地产,那么靠近,运输成本要低很多,价格应该更低一些,能让上海市民享受到本地优质水果。以前很少能看到,都是外地水果比较多,今年本来又是本地水果的丰收,大家可以多去关注一下,尝尝鲜。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位倪先生的电话,您好倪先生。

倪先生:你好,我想问问孙主任,我是崇明人,现在土地统统分到个人嘛,我们生产队包的总的面积大概有九十几亩,包过来之后你要2亩我要3亩,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承包,后来剩了三十几亩,生产队决定交给外地人种,之后有了农业税、补贴什么的,三十亩的补贴都给了村里面,以前一百块一亩,后来二百块一亩,现在涨了对吧,也就是这个补贴农业税既没给外地人也没给生产队,结果和村里闹起来了,我想问问这个对不对?

孙雷:倪先生你好,你刚才问的问题,首先跟你讲,农业税的事情,跟农民没有关系的,农业税是国家免掉的,国家也是对于农民的一项支持,本来农民种田要收税,从2004年,上海在全国最早免掉农业税。农业税免掉以后,跟农民没有关系的,因为你们没有交。农业税免掉以后,农业税有一小部分给村里用作村里支出。这个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这部分通过返还给村里,这是地方财政补贴的。这跟农民也没有关系的。

另外你刚才提的,当时在二轮延包的时候,当时土地都想少要,劳动力可能不够的话少要一点。

倪先生:对。

孙雷:现在你们觉得当时要的少了,是不是吃亏了。

倪先生:不是这个问题,现在国家不是有补贴的钱吗,还有三十亩补贴去哪了?

孙雷:还有30亩地给外地人经营的,补贴到哪里去了?

海虹:到村委会去了,没给到生产队,也没给到外地人,他说。

孙雷:我们的补贴政策按照粮食生产面积来设定的,这个补贴是给生产者还是给经营者,上海一直主张给生产者,因为现在国家补贴政策是鼓励你的生产。应该是谁生产补给谁,您刚才讲的这个钱是不是给了外地农民,这个要看具体情况。因为外地农民要付流转费,有的收入流转费已经抵扣掉了,这个钱是不是给他,不重要了。如果土地流转费另外算的,他生产的,我们应该补给生产者。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的立场。

海虹:这个问题,孙主任,倪先生刚才提出一个疑惑,他所了解的三十多亩地给外来人员承包了,但是自家应该拿到的补贴费用,外来承包者也没有拿到。

倪先生:对,生产队没拿到,外来人员也没拿到。

海虹:生产队也没拿到,好像在村委会,你问过村委会吗?

倪先生:问过,他说国家没有补贴。

孙雷:你是哪个村哪个镇,我们可以了解一下?

倪先生:崇明县港西镇盘西村十四生产队。

孙雷:我们再了解一下你反映的问题,到底村委会跟外地农民补贴怎么处理的。

倪先生:好,谢谢你。

海虹:谢谢你反映的问题。

政策在我们的下面,是不是真正的执行到位了,还有如果说,确实是按照规定来做的,当地的居民,当地的农民产生疑惑的时候,我们沟通解释是否到位了,这也是反映我们农村工作者,在实际的政策执行过程当中,应该所履行的职责是不是做到位。我们通过倪先生的电话,我们也记录下他反映的地方,到时候我们去调查一下,给我们听众朋友回复。现在是10点44分43秒,您正在收听的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周六到周日上午10点到11点为您播出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海虹。今天邀请的是上海市农委来到我们节目中,非常感谢农委主任孙雷来到节目当中跟我们听众朋友进行对话交流。

刚才说到沪产水果问题,接下来和大家息息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听众朋友非常关注的,在这方面我们农业部门有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整治方案?

孙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在是农业部门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把保供应和保安全看作同样重要,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如果出现问题,直接会影响到市民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所以这几年来,我们每年都有集中的整治活动。比如今年,已经搞了几个方面的整治。这里面包括对农药及农药使用的专项整治,包括对“瘦肉精”的专项整治,对生鲜乳违禁物质的专项整治,兽用抗菌药的专项整治、水产品违禁物质的专项整治,还包括农资的打假。

这些整治都是按照农业部和结合上海实际制定的,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动员了农业执法大队,包括各级相关的力量来进行检测。从检测情况来看,总体上郊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安全可靠的,比如对“瘦肉精”的检测,经过检测下来,检测12000多个批次,都是呈阴性,都是合格的。比如,我们对兽产品兽药残留的检测,合格率100%,地产的水产品合格率达到99.3%,总体上合格率是比较高的,保持一种可控的状态。

海虹: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很受关注,在这方面我们早就知道本市对“瘦肉精”有一个安全追溯系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食品推出了安全追溯系统?

孙雷: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要达到理想目的,应该所有农产品都建立追溯体系。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按照亟需的东西,比如具备条件的先做。刚才讲的猪肉,猪肉很关键,全部建立起来了。从小猪出生以后,包括它的母猪都要建立档案,整个生产过程都会记录下来。

第二个是蔬菜,蔬菜是非常要紧的。我们在世博会期间,当时为了办好世博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始建立全过程的追溯。蔬菜从田间种下去以后,到收上来,整个过程,施的什么肥料?用的什么农药?什么时候用的?都有田间档案,全部记录下来。而且整个市级层面都有监管平台。

进入市场之前,我们要求基地场自检,同时我们还有农业部门组织进行的飞行检测,不通知他们的。到了市场以后,还要进行检测,进入团购的话,团购的单位,也是要进行检测的。我们到目前为止,世博会之前一直到现在,上海还没有发生过一起因为蔬菜农药超标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海虹:在这方面我们加大力度做日常监管,可能我们市民朋友不太清楚监管过程中怎么做的,从刚才孙主任所介绍的数据和历史上,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问题,可以看出我们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还是非常大的。

孙主任上一次,我记得市商务委来做节目的时候有提到,老百姓说家庭菜场,因为居民社区的改造,租金的问题,离家门口近的菜场非常少。市商务委在推广一种直送服务,包括生鲜蔬菜、肉品、水产品等等,通过点对点的服务,这是不是跟农委联手。

孙雷:是的。

海虹:这个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想知道这个链条上怎么做,能够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吗,因为我们总觉得直送的东西肯定比自己采购价格来的高一点?

孙雷:传统的蔬菜供应模式,包括其他鲜活农产品的供应模式,都是通过批发市场。批发市场是这样的,一般来讲,像上海这样特大型城市,首先有一个中心批发市场,过去叫一级批,然后再到二级批,二级批是区域性的批发市场,从二级批到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菜场。一般情况下,至少经过二道三道流通程序。实事求是的讲,鲜活的农产品每经过一道,成本要上去,价格肯定要上去,包括蔬菜销售在流通过程中的浪费也会增加。这是传统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环节多,流通成本比较高,造成末端零售消费的时候价格比较高。

这几年来,为了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配合商务委一起研究新的流通模式。新的流通模式主要特点是减少流通环节,以直销为主,我们做了几条:

第一,比较多的有生产单位,比如合作社,或者大的基地场,包括蔬菜销售企业,他作为主体,直接把田头的蔬菜直接运到社区,这就叫直销,我们让合作社跟社区直接对接。这种模式做下来,比较受欢迎。

第二,我们在菜场里,批出专门区域来提供,也是田头到菜场。菜场里市民可以看到,有些直供直销蔬菜。

海虹:我家附近有菜场,他有一个崇明农产品直销柜台,我发现他那里的菜品质非常好,我们很愿意买,我妈特别愿意买崇明的青菜、菠菜,它看上去都带着土,没有经过很多的整新,因为菜场的菜好多经过一道一道的整新,喷上水,看上去很漂亮,价格很漂亮。(崇明农产品直销柜台)那个菜很便宜,我们可以买到一块两块一斤的蔬菜,回去你要再打理一下,实际上口味非常好,而且很实惠。是不是这种模式。

孙雷:对,这也是一种,直接进入菜场的也是一种。

海虹:还有一种直接进到社区的。在推广当中,如果直接进到社区,肯定建立信息化的渠道,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够进到社区,这个方面有没有难点?

孙雷:主要还是物流成本的问题,因为在每个点上销售,量不是太大,如果达不到一定的量,做这个事情的企业、合作社,很难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现在我们发现做的比较困难,说白了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他就很难坚持下去。

海虹:他每天开着车从郊区到市区来。

孙雷:这里面肯定有成本的问题,这种模式肯定是好的,但是一定要能够盈利,能够挣钱。

海虹:需要规模化。

孙雷:规模要上去。

第三种方式,就是网上的直销,这个有几个公司做的比较好的,像浦东海客乐(音),线上线下结合起来,线下有定点的直销店,直销店可以看货,看好以后,你可以在店里定,也可以在网上定。定好以后,根据你的需要,一个礼拜送两次或几次,他送到你社区指定地方,也可以送到直销的店里,到时候你自己拿。这种方式,还是很受欢迎,我们也比较主张这种模式。

海虹:这些都是刚刚在推广的一些新的生产基地到居民家庭餐桌上的直销的模式,其实是非常好的,能够给我们市民朋友更多的一种选择。尤其对于沪产的蔬菜,还有刚才说到的水果等等,都提供销售途径。这当中也会碰到困难,比如信息、规模经营、企业规模,还有产品的数量是不是能够满足市民朋友的需求。这方面我们已经在推进当中了,也希望听众朋友关注。

现在已经到了北京时间10点56分了,今天孙主任谈了很多,特别感谢孙主任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有效的信息,让我们对本市的农村改革,目前的几个主推项目,主推的方法,都有了了解,也给我们介绍了到市民餐桌上一些新的途径。非常感谢孙主任今天的介绍,谢谢您。

孙雷:谢谢。

海虹:听众朋友今天政风行风的热线就到这了,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我是主持人海虹,节目总监制是唐宇琴,节目监制钱维军,电话编辑王静,在这里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会。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