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上的草地贪夜蛾如何防治?
草地贪夜蛾也称秋黏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当地重要的农业害虫。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日趋频繁,草地贪夜蛾现已入侵到非洲以及亚洲国家。 2019年草地贪夜蛾已侵入我国26个省份,并在华南、西南等地定殖,表现出适生性强、危害作物种类多、危害程度重的特点。草地贪夜蛾为多食性,可危害80余种植物,以危害玉米最为严重。
今年草地贪夜蛾成虫于5月24日始见,按照发育历期推算,8月下旬至9月上旬草地贪夜蛾进入危害高峰期,田间玉米处于拔节至喇叭口期的应加强监测,发现危害时应及时进行防治。
由于草地贪夜蛾喜食嫩叶,玉米危害期主要在苗期至大喇叭口期,玉米抽穗后危害较少,因此玉米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关键时期。
1.防治时期:在玉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危害初期。
2.防治药剂
生物药剂:每亩可选用32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50~300克,或2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40~60毫升,或10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100~150毫升,或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8~12克,兑水均匀喷雾。
化学药剂:每亩可选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6~20毫升,或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8~12克,或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15毫升,或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30~40毫升,或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20~25毫升,兑水均匀喷雾。
3.注意事项
(1)及时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施药时注意重点喷洒在玉米心叶以及喇叭口等部位。
(2)一般发生情况下,优先选择生物药剂,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选择高效应急防治药剂。
(3)注意轮换用药,采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轮换使用,每种农药在一季作物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并注意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