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果类育苗技术要点有哪些?
培育壮苗是茄果类蔬菜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丰产的重要保证。采用土壤育苗,可能会带来土传病害、冬季及早春育苗的土温难以上升等问题,难以育出壮苗,而采用基质、电加温线育苗,可获得优质苗。
1.适期播种
上海地区12月中旬~2月中旬采用电加温线播种最适合。若不用加温育苗,可在10月下旬育苗。选择通透性好、保水性强的草炭土、珍珠岩或蛭石、少量腐熟有机肥配制成育苗基质,混合均匀,湿度为手握成团、自由落体散开即可。育苗钵装入80%的基质,排列于苗床中,或穴盘填充基质,叠加后压实,放入苗床,淋水后待用。
2.播种移苗
育苗时, 先在育苗盘中育苗,而后移苗至育苗钵或穴盘中。
播种:基质均匀铺于育苗盘中,淋水后待用。将种子均匀撒于盘中,种子不可重叠,盖籽泥覆土厚度约1厘米,轻轻压实,可以有效防止“戴帽出土”。
移苗(搭秧):将子叶平展的秧苗移植至育苗钵(穴盘)中。春季宜用育苗钵,夏季还可用50孔穴盘。
3.苗期管理
春季采用“二高一低”的温度管理,即播种后至出苗前保持苗床温度25~30℃,夜间15~20℃,出苗后保持20~23℃,夜间15℃左右,待第2片真叶出现时,温度适当提高到25~28℃,正常管理防止出现徒长苗。管理中期应视根系生长情况,适时移动育苗钵,以防根系扎于地面而造成损伤。定植前7~10天,开始炼苗,增强其抗逆性,提高成活率。春季苗龄80~90天,秋季苗龄25~30天,须调节温湿度,以防徒长苗。
4.通风降湿
当苗床的温度超过适宜的界限范围时,应注意通风降温,切勿造成高温灼伤,保持见干见湿,勿使过干,致苗萎蔫,亦勿使过湿,导致徒长或病害发生。补的水应是棚内储存的水,防止因冰凉水引起热苗的“感冒”,影响秧苗正常生长。
5.适时追肥
苗床上基肥配比充足,但因苗龄较长,苗期可根据生长势进行追肥。也可结合防病虫进行根外追肥(磷酸二氢钾0.2%~0.3%),可提高秧苗抗逆性。
6.适时防治病虫害
早春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等,应适时适量浇水、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可用恶霉灵等药剂防治苗期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