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稻如何防控?

产生日期:2020-11-16 09:18      来源: 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杂草稻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危害水稻生产的具有杂草特征的水稻,从形态上看它介于野生稻与栽培稻以及籼稻与粳稻之间,与栽培稻不易区别,只是苗期植株比栽培稻高,出穗及成熟期早,边成熟,边落粒,稻谷形状与早年种植的杂交籼稻相似,成熟后脱落于田中,第二年萌发成杂草,故称之为杂草稻。杂草稻谷粒种皮为深红色,落粒性较强;既有无芒类型又有短芒、长芒类型;既有矮秆类型,又有高杆类型;既有籼性类型,又有粳性类型;既有早熟类型又有晚熟类型。

目前,世界上许多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广泛分布着与栽培稻伴生且具有半野生特性的杂草稻。由于其具备了休眠性、落粒性、繁殖系数高等杂草特性,一旦发生危害,尤其在直播稻田,数量会成倍上升,危害日益严重。近年来,浦东新区杂草稻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发生越来越严重,个别严重田块竟出现绝收,不同的种植方式有一定的差异,直播田块重于机插田块。

杂草稻自生能力、适应力强,目前尚无理想的选择性除草剂可对其有效化除,主要依靠农业防除措施进行控制。

1.人工拔除

要重视杂草稻发生为害,叶片细长、叶色较淡、叶鞘紫色、植株较高的苗,要在种子落粒前人工拔除。

2.耕翻灭茬

在前茬收获后进行深耕,耕翻深度10厘米以上,机械杀死或深埋已出苗的杂草稻,同时将土壤表层的杂草稻种子埋到下层,减少杂草稻发生基数。

3.养草灭草

在4月底、5月上旬及时耕翻,田间灌水至湿润状,并保持7~10天,让田间部分杂草萌发后,再灌水耕翻,达到沤肥及养草灭草相结合的目的。

4.栽培方式

杂草稻重发区适宜采用机插秧的栽培方式,利用机插后建立水层,通过闷芽抑制杂草稻生长。

5.控制传播

选用优质种子,凡有杂草稻的种子,不得作为种用,不去杂草稻严重地区调种,防止杂草稻随种传入。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