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蘑菇能不能吃?

产生日期:2013-12-19 07:24      来源: 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李先生提的问题很重要,民间有一种说法,可以用银器、米饭、葱等接触蘑菇后是否变色来区别蘑菇是否有毒,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我国已知毒菇有90多种,毒菇的有毒成分十分复杂,不可能用一种简易方法鉴别出蘑菇是否有毒,即使专门研究毒菇的专家也认为毒菇种类繁多,情况复杂,不敢轻易下结论。所以野生蘑菇决不能轻易吃。

2007年8月25日,浙江仙居有七人误食野生毒菇危及生命,当地卫生监督所给上海农科热线来电,要求尽快鉴定毒菇种类。由于迅速联系了广州毒菇专家李博士,很快鉴定出是铅绿褶菇,诊断准确,抢救及时,七位中毒者很快就转危为安。

因此,对于野生蘑菇,一是不能随便采挖,更不能轻易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菇;二是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经验。野生菇是否有毒,可以对照标准毒菇图片,有条件的可请专家直接指导辨认,不能仅仅依靠外形、颜色、香味等方面判断。有几个湖南在广东打工的农民,自以为吃野生菇很有经验,结果吃了毒菇中了毒后还说:为什么同样的菇,在湖南没有毒,到了广东就有毒了?广东一位专家的答复说,因为广东环境条件与湖南不同。我认为这样的答复太草率,菇是否有毒,是遗传基因决定的,不可能是环境条件引起的(农药、除草剂等引起的残留除外),有的农民凭经验认为湖南和广东是同一种菇,其实有些有毒菇与无毒菇的外形差异并不明显,有些研究菇分类的专家也没有把握辨认,因此,单凭老经验是靠不住的。

三是发生野生菇中毒后,应及时抢救。万一误食毒菇,一般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措施。情况紧急,来不及送医院时,还可将手指伸进咽喉催吐,或大量饮水以减少毒素进入内脏。有报道说,50克重的白毒伞所含的毒素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死亡率可达90%。所以误食毒菇立即送医院抢救,是最有效办法。

毒菇品种不同表现的中毒症状也各异,通常有四种类型:如毒鹅膏菌等毒菇属于肝损害型;蛤蟆菌等毒菇属于神经致幻型,常出现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症状;鹿花菌等毒菇会出现溶血型中毒症状;红菇属、乳菇属、口蘑属等毒菇属于胃肠毒型。虽然种类不同含有不同的毒素,但是同一毒素可藏在不同的毒菇中,或同一种毒菇含有多种毒素,所以,当误食毒菇常出现混合症状时,更应该尽快送医院抢救,以免耽误时间。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