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水稻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病虫情报总第二期(水稻第1期)
根据我市近年来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特点,结合耕作制度、水稻品种变化、越冬虫源基数、天气趋势预报等综合分析,预计2021年全市水稻病虫害总体发生趋势为偏重至大发生,总发生面积约1480万亩次。
一、发生趋势预测
1、稻纵卷叶螟。预计偏重至大发生,总计发生面积约350万亩次。
2、稻飞虱。预计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约61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面积320万亩次;白背飞虱130万亩次;灰飞虱160万亩次。
3、螟虫。预计偏轻发生,总计发生面积180万亩次,其中,大螟100万亩次;二化螟80万亩次。
4、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为130万亩。
5、稻瘟病。预计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亩。
6、稻曲病。预计偏轻至中等发生,自然发生面积约40万亩。
7、恶苗病。预计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
8、穗腐病。预计整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
二、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
水稻“两迁”害虫虫源地范围扩大,早期迁入虫源增加趋势明显。2020年前期稻纵迁入蛾量明显增加,三(1)代就在早播田发生危害,近10年少见。南方早稻面积有逐年扩大趋势,本市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前期虫源地范围扩大。
大螟和二化螟虫口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大螟越冬基数相对平稳,二化螟越冬基数略有增加,2018年至2020年二化螟冬后亩虫量分别为866头、832头、847头;大螟分别为170头,215头,142头。
纹枯病、穗腐病、稻曲病等菌源量充足。水稻纹枯病一直是我市重发常发病害;稻曲病、穗腐病近年发生普遍,田间菌源量足够。
恶苗病种子带菌率高。根据近年连续监测,全市主要品种恶苗病种子平均带菌率在10%~21%,部分品种恶苗病带菌率可达50%。
2、品种和栽培习惯
银香38、沪软1212、青香软粳、南粳46、沪香粳106、松香粳1018等软米类品种播种面积有逐年扩大趋势。该类品种大多不抗稻瘟病,且在同样水肥条件下褐飞虱发生也重于其他品种。连续两年对全市16个主栽品种穗腐病监测,感病和中感品种约占75%,大部分品种对穗腐病的抗病性不强。在气候适合时,褐飞虱、稻瘟病、穗腐病重发的潜在风险高。
冬小麦面积少,大部分水稻播期不受茬口限制,部分农户追求早播,最早4月中旬即开始播插。部分农户习惯高播种量、高密度、高氮栽培。过早播插,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前期迁入虫源定殖危害。高密度、高氮栽培有利于病害发生和迁飞性害虫本地繁殖。
3、天气及环境
常年7月下旬~9月中旬,水稻封行至灌浆期,我市出现高湿或高温天气的概率高,对纹枯病、穗腐病、稻曲病发生有利。7月~8月受台风外围气流影响,外来补充虫源迁入概率大。8月下旬~9月份水稻穗期天气条件和营养条件有利褐飞虱后期快速繁殖。
我市西南部大部分土壤以青紫泥为主,保水性好,对纹枯病发生比较有利。
4、防治措施和近年趋势
我市水稻绿色防控面积扩大,香根草种植面积、螟虫性诱捕器防控区域逐年增加,有效压低了螟虫的越冬代基数。
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大,绿色认证允许使用的防治稻飞虱的药剂缺乏,褐飞虱对主打药剂吡蚜酮抗性上升迅速,防效下降,对褐飞虱的防控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