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蘖期病虫发生情况与防治意见
病 虫 情 报
总第 24 期(粮油第4 期)
受南方迁入虫源和天气影响,今年我市水稻“两迁”害虫始见期早。 当前,5月份播栽的生育期较早的局部区域灰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虫卵量较高。为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并切实落实绿色防控和化学农药减量要求,望各区加强病虫监测,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防治。
一、发生情况
1、稻纵卷叶螟
灯下始见期早,前期蛾量高于常年,田间幼虫见虫早,局部虫量较高。
4月25日跃进农场灯下始见,5月17日至24日、6月7日至18日灯下出现小蛾峰,截至6月20日单灯累计蛾量9.9头,是去年同期的5.5倍。杂草地赶蛾6月1日奉贤始见,6月9日至17日奉贤、松江、崇明均出现小蛾峰,峰期平均亩蛾量35头至46头。最高出现在6月17日,佘山监测点亩蛾量250头。6月30日开始,田间蛾量再次上升,7月2日崇明出现亩蛾量1480头。6月20日前,亩均累计蛾量298头,是去年同期57头的5.2倍,是2016年同期的1.5倍。截至7月3日,亩均累计蛾量479头,高于去年与前年同期的336头、294头。
7月初田间调查,全市平均卷叶率0.9%,亩虫量0.25万头,亩卵量0.14万粒。其中,金山、崇明早播田块虫卵量相对较高,卷叶率最高田8.55%,亩虫量2.37万头,亩卵量3万粒。
2、稻飞虱
灯下迁入早,但迁入虫量少,虫峰不明显。灰飞虱、白背飞虱田间虫量高于前三年,近期虫卵量增加明显,田间以低龄若虫和成虫为主,占比70%以上。
白背飞虱4月27日宝山灯下始见,截至6月30日,全市单灯累计诱虫17.6头,低于上年同期(49头),为近年来灯下同期诱虫量最低的一年。田间6月5日崇明早播系统田始见,明显早于常年。7月1日~2日调查平均亩虫量2.24万头,最高58万头(闵行),平均亩卵量8.4万粒,最高100万粒(闵行),个别田块已出现短翅雌虫。
灰飞虱4月23日松江灯下始见,灯下虫量集中在6月15日至19日和6月底。截至6月30日灯下累计诱虫104.9头,略高于上年(97.34头)。7月1日~2日田间调查,平均亩虫量3.32万头,最高24.4万头(崇明);平均亩卵量4.03万粒,最高39.38万粒。田间虫卵量明显高于上年同期(0.33万、0.84万粒)。
褐飞虱6月15日宝山灯下始见,始见期早于常年,但迁入量低,目前灯下未见明显迁入峰。截至6月30日,单灯累计虫量2.6头,高于上年同期(0.88头)。7月初面上调查,宝山、崇明零星查见,田间见虫早于近年。
3、纹枯病
金山、松江系统调查,6月24日早播田始见病株,发病明显早于上一年且病情发展较快。7月1日~2日调查,金山早播田纹枯病发生比例已达50%。7月初调查,全市平均病株率0.08%,最高2.52%(松江),平均病情指数0.02,最高0.55(金山)。
4、螟虫
截止7月3日,二化螟平均单灯累计诱蛾408.87头,高于去年和前年同期(298.38头、281.3头),蛾峰出现在4月16日至28日、5月17日至5月24日;大螟平均单灯累计诱蛾79.26头,低于上年和前年同期(207.31头、188.22头)。
当前田间零星发生。7月初调查,全市平均螟虫株为害率0.04%,最高1.51%(金山),以低龄幼虫为主。
二、防治意见
1、防治适期:7月15日前后
2、防治对象:挑治局部区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3、防治范围:国庆稻和5月份播种、移栽的,虫卵量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
4、选用药剂:
(1)防治稻纵卷叶螟:每亩可选用0.1%阿维苏云菌可湿性粉剂100~120克,或30亿PIB/毫升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30~50毫升,或32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70~100g,或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40g,或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0~15毫升,或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8~10g。
(2)防治稻飞虱:每亩可选用3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20~28g,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25g,或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15g,或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3~5g,或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4~8g,或20%烯啶虫胺水剂20~30毫升。
三、注意事项
1、在放蜂、养虾、养蟹地区要慎用有机磷,施药时应选择小机喷雾。
2、高温季节,尽可能在早晚喷药,以防中毒;同时要避开阵雨、雷电。
3、每亩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周围有鱼塘和虾塘的地区,禁止田水排入河道。
4、注意轮换用药,一个生育期内同类药剂不能超过3次使用。